乡镇应急能力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附基本框架及通用模板

关于x建引领中的基层(乡镇)应急队伍建设

调研报告

  • 调研概述

(一)调查目的

深入了解关于x建引领中的基层(乡镇)应急队伍建设的现有情况,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发现他们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对基层工作中,x建引领的作用,积累经验,提出措施和建设。乡镇应急能力建设调研报告怎么写:附基本框架及通用模板

更深层次地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乡镇前期应急救援建设新成果,切实做好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后半篇”文章,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所以我们计划在梳理总结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亮点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调动一切积因素,聚焦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工作的重点难点,广泛建言献策,助力推动相关问题解决,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汇聚智慧力量,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能力上台阶。

(二)调研时间

2021年8月20日至2021年8月30日。

(1)第一阶段:20-27日,2个小组成员,分别进行问卷和现访谈,同时记录数据,每天晚上17:00进行班组总结会,就当天的问题和成果进行总结汇总。并上报组长,

(2)第一阶段:28-30日,所有成员,对所有数据进行再次核对整理,并上交组长,全体成员进行问题和建议和讨论,x后由组长撰写调研报告。

(3)第三阶段:31日,组长向上递交正式的调研报告。

  • 调研地

XXXXXX

共X个乡,X个村,X个社区,

(四)调查对象

XXX镇人民群众

  1. 访问人员:共44人,包括应急管理队员20人,队长2人,局长1人,XX消防支队长副队长各1人,镇委x成员10人,镇x成员10人,
  2. 问卷人员:各村委代表30人,村民代表150人,
  • 调研方法

本次主要以我们小组的XXX,XXX为主,采用实地调研方法,深入实地考察的形式,通过问卷和大走访的形式,深入了解了群众对政务审批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计划共开展问卷2000份,回收率90%,大走访活动走访200余人,计划共调研群众()人,全部进行了整理和筛选。

(一)问卷调查的步骤:

1、确定调研问题;

2、抽样调查设计包括抽样设计和问卷设计;

3、实施调查过程;

4、数据处理分析;

5、撰写调查报告;

6、总结评估。

(二)问卷调查的准备工作:

访谈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和程序;(2)尽可能地了解访谈对象;(3)选择好合适的访谈时间和地点;(4)带好访谈所需要的各种材料。预备性谈话是在访谈双方在正式接触之后,在正式访谈之前用来融洽两者关系、营造访谈气氛的非正式谈话。首先,访谈者应在被访谈者面前树立一个真诚、坦率、平和且负责的个人形象,迅速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其次,应打消被访谈者可能存在的各种顾虑,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谈话气氛;第三,应有准备地使谈话向访谈主题过渡。正式提问是访谈调查中的关键的步骤,在这一过程中,访谈者应注意多个方面的问题,访谈者不仅要进行口头交流,而且要调动眼睛、手和大脑积主动地理解、吸收并及时地整理、记录信息资料。

  • 组织人员

经费保障:XX

组长:XX,负责整体协调工作,经费和人员等,对工作结果负责,

组员:第一组,XX,XXXX,XX负责问卷工作,对工作结果负责,

第二组,XX,XXXX,XX负责走访工作,对工作结果负责,

二、调研内容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的过程与经验

初步了解调研要求后,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调研方向,联系询问当地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调研,再加上问卷数据,了解了干部和群众对x建引领中的基层(乡镇)应急队伍建设中的办公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总情况,并做了详细记录,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

  • 调研的设计(调研走访的设计、访谈的构思等)

在调研走访中,我对访谈的构思分为四点,简述如下,而采访的目标,一定是群众x关心的问题,包括观察和了解干部群众对x建引领中的基层(乡镇)应急队伍建设有什么问题,x反映强烈的是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该当,通过集思广议,大家一起想办法,提建议。

(1)提问目标

这是第一个重要节点,我在采访中,始终坚持目的导向,以真实彻底地挖掘群众对政物审批的意见和建设为第一目的,找出困扰群众的本质问题。

(2)提问内容

提问内容的构思,也是重要的,因为只有提出的问题质量好,采访的效果才能好,我在采访前,问了自己很多问题,模拟可能的回答,并在每次采访后,复盘过程,总结与反思,以自信和轻松的态度和采访的群众进行交流,避免了冷场现象。

(3)提问形式

怎么提问,怎么采访,才能让群众更加放松地说出心里话,我采用的是单刀直入式的采访,这十分有效,一定要构思出群众x关心的问题,即和他们切身利益x相关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他们才愿意回答,将心中的真话完完全全地讲出来。

(4)收集资料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没有调研和收集资料的过程,直接的提问,失败的概率太大了,只有将被采访对象研究透了,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问,比如要研究群众的生活经历,目前已知的痛点和问题,年龄,职业和收入等,还有对方的脾气等,这样有针对性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突破采访对象。而且采访场所也很重要,我们选择的是采访者家里,办公场所等,这样让对方更有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我们进行了开诚布公的谈话,采访效果有保证。

表格:

【1】您对基层应急建设有什么提议和建议

【2】基层应急建设有什么困难

资金,制度建设,物质保证,组织保证

【3】每年的应急健康演练有几次,什么规模

【4】 请问您的性别是

【5】 请问您的年龄是

18岁以下

18——35岁

36——55岁

55岁以上

【6】 您的受教育程度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及以上

【7】 您的职业是

【8】 您所在的小区是

【9】 您已经在社区生活、居住多长时间

2年以下

3年—5年

5年—10年

10年以上

【10】 您所居住的社区曾经发生过突发公共事件吗?

没有发生过

发生过

不知道

【11】 您认为目前社区存在的风险隐患主要来自哪方面?

地震、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火灾、煤气中毒、电梯故障、宠物伤人等方面事故

入室盗窃、传销组织等社会安全事件

周边小区的不安定因素影响本小区

其他

  • 调研的数据

(1)问题

保障能力不足

大家普遍反映,“队伍建起来了,但保障才是关键。因为我们了解到,基层应急队伍的建设,主体责任在区(市)县一,打通基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x后一公里’,培训、实战演练等工作都要重视。因为这些资金,在XXX和省两共投入超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基层队伍建设,但分到190个具体点位,只能满足基本保障。所以反应到日常的训练和装备保证中来,根本是很少的。

  • 原因分析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是为民为基层服务意识比较薄弱,制度保证不足等。

  1. 结论

基层应急人员专业能力及待遇保障均有待提高,资金保证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三分之二以上的地方表示当前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缺乏系统培训,专业性欠缺,亟需加强基层应急人员专业能力,特别是应急管理执法能力。此外,由于编制有限等原因,当前基层应急管理人员大多采用劳务派遣形式,工作强度不小、人员待遇不高,导致队伍稳定性差、人员流动性大,难以有效形成中坚力量。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因由x不同部门通过不同方式聘用组建,工资待遇参照不同职能部门的规章制度,实施标准不一,也存在保留人才相对比较困难等问题。

  1. 建议措施

【1】制度保证

一要持续加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站建设,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站规范化建设。二要将加强基层应急能力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积推动将应急管理纳入“基层治理四平台”,争取在基层应急管理机构设置、资源力量配备、保障措施落实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有效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三要加快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地见效,推动执法力量向县乡基层倾斜,按XXX统一规定,全面落实应急管理执法人员制式服装配发、执法执勤用车配备等要求。加强应急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执法人员交流、培养、考核、奖惩机制。四要全面推进乡镇(街道)“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有专职人员、有办公场所、有营房仓库、有训练场地、有专业装备、有统一服装、有管理制度、有训练日志、有招录标准、有意外保险等“十有”要求,实行规范化管理。五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岗位津贴等保障政策,积执行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工伤、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抚恤政策,健全基层应急管理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2】完善机制

一要制定基层应急管理职责清单和任务清单,以清单形式明确镇街应急管理干部工作职责,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量化评价提供依据,从侧面体现镇街应急管理干部日常工作成效,在应急管理办未能单设情况下,确保应急管理干部主要精力投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二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乡镇(街道)“三定”职责,单设应急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和消防工作。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明确应急救援队伍值班值守、应急处置、教育学习、培训演练、内务管理、装备管理、日常考核等事项,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训练和演练、事故救援评估、隐患排查情况等培训计划,挂图作战,提升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救援水平。

三、结论

本次调研从实际出发,发现和解决(着手解决)了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基层应急能力问题,为健康中国,安全中国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省心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

扫码一对一人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