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怎么写:附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成长空间:坡长雪厚,稳步渗透

(一)全球概览:供需共振,空间打开

主要发达XXX乳业消费已趋平稳,我国仍处前半程。从全球代表性XXX/地区还原原奶后 的乳制品消费1看,美、英、澳、日等发达XXX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已趋于平稳,韩国在结 构升拉动下仍延续升势;而中国、巴西、印度、越南等发展中XXX,人均消费量仍处爬 坡期,尤其是中国因 2008 年三聚氰胺时间冲击,中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由 2007 年的 17.8kg/年持续回落,2014 年起方稳步修复,至 2021 年仍仅为 14.4kg/年,相较于日韩近 100kg/年及西方XXX 200kg/年以上的水平,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具体看,代表性XXX梯队清晰:

一是以美、英、澳为代表的欧美发达XXX(发达畜牧业+发达经济,人均 250kg/年以 上):总量稳定、结构更迭。传统西方XXX以畜牧业为主,本身具备较好产业基础 及饮奶消费习惯,2021 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人均乳业折算原奶消费量分别为 285、 258、390kg/年。而自二十世纪 60-70 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三国消费量已基本稳定, 而结构则略有变迁:即美国牛奶消费被植物基奶、各式饮料替代,但酸奶、奶酪分 别由 1975 年的 0.89、8.56kg/年增长至 2021 年的 6.5、18.3kg/年等增长,有效弥补了 牛奶消费的下滑;英国、澳大利亚液奶消费相对稳定、奶酪消费明显提升,但在健 康、低脂的追求下黄油消费量减少,对整体乳业消费量形成一定拖累。

二是以蒙古、印度、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XXX(发达畜牧+发展中经济,人均 150kg/ 年左右):液奶为主,消费力驱动持续扩容。巴西、印度自身畜牧业较为发达(印 度因宗教原因食肉较少,奶类为主要蛋白质来源),2021 年还原后人均饮奶量分别 达 194.5、180.8kg/年。而蒙古由于 80 年代起青少年人口数量占比下降、90 年代政 治经济体制变化,致人均乳制品消费阶段性回落,而后随经济及人口结构改善,人 均饮奶量逐步回升,至 2013 年人均饮奶量达 143.2kg/年。该类市场的主要制约因素 是经济水平及居民消费能力,预计未来乳品消费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长。

 

 

三是以日、韩、中国港台为代表亚洲发达XXX/地区(畜牧欠缺+发达经济,人均近 100kg/年):政策助力品类渗透,结构升打开空间。地区以种植业为传统,畜牧业 发展基础及饮奶习惯相对薄弱。在乳业消费发展过程中,x给予的产业支持政策 及x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典型如日、韩、中国台湾,在学生奶计划实施后人均 乳业消费均有明显提升。 同时,液奶→酸奶→奶酪的品类结构渐次升,有力打开了乳品消费空间。典型如 日韩,虽人口掣肘拖累液奶消费,但奶酪发展从餐桌到零食,通过产品创新,持续 拓展消费场景及人群,推动乳品消费持续提升,2021 年日本、韩国还原后人均乳品 消费量达 94.4、85.7kg/年,液奶消费量分别为 31.5、42.3kg/年,奶酪消费分别达 2.6、 3.7kg/年。中国台湾 2005 年起推广、2007 年起免费对低收入水平学生供奶,2008 年 起乳品消费加速提升,2021 还原后总乳品消费、液奶消费分别达 82.9、21.7kg/年。

四是以中国大陆、越南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XXX(畜牧欠缺+发展中经济,人均不足 20kg/年):量增与结构并重,发展前景广阔。受制于畜牧业基础相对薄弱及经济仍 处发展中阶段,叠加 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扰动,2021 年中国大陆、越南人均奶类 消费量分别为 14.4、18.1kg/年,近年来渗透率快速提升,但远低于前述XXX消费水 平,且消费结构中,绝大多数都是液态奶,奶酪等升品类占比非常有限,2021 年中国人均奶酪消费量仅 0.1kg/年,量增及结构升均有较大空间。

故整体看,全球乳业消费梯队清晰,且液奶上限看供给,品类升看经济。即还原后人 均乳品消费量上,英美澳等发达XXX(250kg/年以上)>传统畜牧业发展中XXX(150kg/年以 上)>亚洲发达经济体(近 100kg/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低于 20kg/年)。且结构上看, 畜牧业发达的XXX液奶消费多可达 100kg/年以上,即便是 70 年代起液奶消费持续回落的 美国也仍有近 70kg/年的液奶消费;而传统种植业XXX/地区的液奶消费则趋向于在 25- 30kg/年的水平增长停滞。同时,无论是各大洲XXX,随着经济发展日趋成熟,酸奶、奶 酪等品类结构升,将成为消费升的核心驱动。

(二)扩容归因:先天基础锁定上限,后天加成大有可为

1、物质基础:畜牧业文明先天占优,种植业文明依赖提效与进口

欧美、蒙古等传统畜牧业文明XXX乳业消费先天占优。受益于较优的畜牧业发展条件, 欧美、蒙古等传统畜牧业XXX乳业消费先天占优。相应地,在居民蛋白质摄入来源中,奶 类消费比例较高,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奶类摄入比例分别达到肉类的 2.36、2.27、3.17 倍,而蒙古、巴西也分别达到 1.77、1.57 倍,奶类摄入比例明显优于其他发展中XXX。

 

 

而印度、中国等传统种植业文明奶源本身有限,但后天通过提效、进口等举措积补强。

一方面,可通过养殖技术及组织形式优化提升自身原奶供给,如中国台湾及印度。 典型中国台湾乳协从 1977 年开始进行奶牛群体改良计划,育成耐高温高湿气候且高 产的乳用荷兰牛,至 2005 年已有 47.08%的泌乳牛参与了该计划,奶牛产奶量明显 提高,每日单产由 1981 年的 15.1 公斤增至 2005 年的 22.7 公斤,增幅为 51%。而印 度在 20 世纪 60 年代牛奶年产量仅 200 万吨,则自 1970 年起开展“白色革命”完善牛 乳采购及销售的基础设施,且因地制宜,牛种上奶牛与水牛并重,模式上并未照抄 发达XXX发展规模经济的模式,而是聚焦在扩大农民参与人数,养殖 1-3 头牛规模 的农户占比达 75%。当前印度已成为全球原料奶产量x大国,21 年产量 2.1 亿吨, 占全球比重 23%,为 60 年代体量的 105 倍。

另一方面,加大进口补足国内需求,典型如中国台湾、香港。中国香港几乎无原奶 供给,乳制品近 100%来自于进口,因此乳品消费与进口量及经济发展水平强相关。 中国台湾方面,2002 年加入 WTO 后,进口液态奶开始实施关税配额(TRQ)和特 别保障措施(SSG),其中,SSG 液态乳限额由 2004 年的 1 千公吨增至 2022 年的 6 万公吨以上;同时,2013 年中国台湾与新西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TRQ 额度内进 口液态奶免关税,额度亦稳步提升,关税和限额的逐渐放开推动台湾乳制品消费扩 容。

2、后天加成:政策驱动品类教育,学生奶计划定向渗透

以东亚为代表的先天饮奶习惯弱的地区,政策驱动对学生、老人等群体的定向渗透,对 饮奶量的提升非常重要。 日本:1954 年开始实施学生奶计划,至 2020 年日本学生奶覆盖率为 92%;2002 年 日本x将牛奶补贴扩展至老人,倡导老年人增强牛奶饮用以防范阿尔茨海默病。 自学生奶计划实施以来,全民奶类教育逐步完善,消费习惯得以沉淀。 韩国:1970-1985 年为振兴奶业、提升国民健康水平,韩国x实施学生奶全覆盖计 划,带动本阶段乳制品消费量提升近 400%+,当前学生奶覆盖率达到 51%。 中国台湾:2005 年开始,中国台湾地区教育部倡导每天 2 份奶观念,大力推广学生 奶,2007 年 12 月起,对全岛低收入户学生每周免费供应 3 瓶鲜奶,每瓶 200 毫升。中国台湾对学生奶的推广持续至今,此外还经费补助全社会的乳制品营养宣传。

同时,对儿童饮奶习惯的教育培养,对整体饮奶量的提升带来了深远影响。与学生奶计 划相匹配的,是对儿童饮奶的教育,如日本牛奶主题相关比赛让食物(牛奶)作为教育 的一部分,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在中国台湾,针对每天 2 份奶的主题倡议,在校内设 置了系列课程与丰富活动,如牛奶纸盒、牛奶拼贴画、打卡等活动。从青少年起即加强 品类教育,对整体饮奶量的提升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3、扩容驱动:消费人群 U 型→L 型,品类结构渐次升

从扩容驱动上看,一是定位从可选到必选,消费人群实质扩容,二是品类结构持续升。

消费人群 U 型→L 型,从特定营养补充品到全年龄段日常消费品。从品类定位上看, 当前中国大陆消费人群呈 U 型结构,即高频消费更多集中在 25 岁以下与 60 岁以 上,乳制品仍为一老一小的额外营养补充品。而日本则受益较早开展学生奶计划且 覆盖面广,国民饮奶习惯得以有效沉淀和养成,故整体乳制品消费呈 L 型,即青少 年饮奶量较高,且 20-69 岁的人群饮奶量相当。考虑中国乳业发展仅 20 年余年,可 合理预计随 00 年以后出生的消费者成长,真实乳业消费人群及消费量均有望扩容。

从乳饮料到白奶,再到酸奶、奶酪,结构升驱动持续增长。从以大包粉为原料的 乳饮料,到鲜奶为原料的白奶,再到可附加功能性的酸奶,及浓缩营养奶酪,发达 XXX的乳业消费后期人均消费的增长驱动均逐步转化为结构升,由液奶占据主导 逐步走向酸奶、奶酪等多品类共同发展。而当前中国人均奶酪消费量仅为 0.1kg/年, 且县乡市场常温乳酸菌/花色奶/酸味奶等偏休闲饮料定位的产品消费仍占相当大体 量,结构优化仍在初期。

 

 

(三)国内演绎:如何理解四个关键问题?

1、农耕为主存在供给掣肘?加密与效率打开空间

当前我国畜牧业有序发展,加密与效率打开天花板。考虑已规划的存栏量及单产提升空 间,预期奶源供给至少有 50%增量,中期之内难言掣肘。

从存栏量上看,已规划牧场存栏量增量已达 24%,且有持续加密空间。根据荷斯坦 数据估算,2022 年我国荷斯坦牛达 602 万头。而根据荷斯坦对全国 201 个新牧场新 建扩建项目监测数据显示,2022 年进入操作流程的新建扩建牧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 近 420 亿元,设计存栏数总计达到 147 万头,较现有存栏量增量达 24%,且新建扩 建项目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河北、宁夏、新疆等传统牧区,规模 10000 头以上牧场 占比达 70%。此前争议点在于草场承载力及规模不经济,但当前牧场集中性规模化 集约化养殖、饲料贸易成熟,已可突破前期掣肘,且奶业振兴政策下未来牧场仍有 扩张空间。

同时,规模化、精益化养殖助推单产提升,进一步丰富奶源供给。从单产上看,随 着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奶牛遗传改良计划的深入 实施,奶牛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2021 年我国奶牛年单产为 8.7 吨,2011-2021 年单 产复合增长率为 4.9%,但与美国、加拿大等国 10 万吨以上的水平仍有 20%以上空 间。

2、x教育作用偏弱?企业教育亦可补位

从x行之有效的学生奶维度,我国覆盖力度客观偏弱。2000 年农业部、教育部等七部委 局于 2000 年联合推广的中国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启动,但一定程度存在管理滞后、监管 不到位等问题,2013 年将推广工作整体移交给中国奶业协会。至 2021 年我国学生奶覆盖 率仅为 21%,相较于瑞典 95%、日本 92%、韩国 51%等国仍有较大差距。 但政策逐步完善并推动品类教育,有利于推动品类渗透。根据中国奶业协会 20 年底发布 的《XXX“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规划(2021-2025 年)》,2021-2025 年学生奶目标覆盖 人数由 2600 万人提升至 3500 万人,覆盖率由 21%提升至 28%,政策方向更为积。同 时,疫情期间以及钟南山、张宏文为代表,XXX卫健委鼓励民众“每日喝奶”,喝奶抗疫逐 步成为社会共识。2022 年XXX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提出每日摄入奶及奶制品 300-500 克,相较于 2016 年版每日摄入 300 克的明显增加,也 是先进一个倡导增加摄入量的品类。

此外,企业教育亦在积补位,助力居民乳制品消费稳步提升。从 2020 年的一项消费者 调研反馈2看,消费者乳品知识来源渠道中,包括企业宣传、电视广告及产品包装在内的 企业教育达有 52.54%,且企业亦积推动工业旅游、线上科普及互动体验模式等公益项 目,强化消费者品类认知。在此背景下,居民平均每日乳制品摄入量由 2018 年的 240ml 稳步提升至 2022 年 255ml,整体达标率由 19.5%提升至 24.2%。

 

 

3、奶价偏贵影响渗透?礼赠先行,功能性接力

养殖成本高企叠加商业化运营,当前我国乳品相对偏贵,礼赠场景支撑品类溢价。一方 面,我国草场较少且分布为不均,苜蓿草、燕麦草等粗饲料基本依赖进口,叠加牧场现 代化程度及单产较低,单位养殖成本达到 3.6 元/kg,明显高于美国、德国、新西兰等国, 但低于国土狭小、规模效应不足的日本、韩国;另一方面,相较于日韩政策主导品类渗 透、乳业定位更近“公益”且上游较为强势,我国乳企相对强势、商业化运营特征明显,故 我国乳品零售价绝对值居中,但相对购买力(以可支配收入为表征)而言,当前价格远高 于代表性XXX。相较于海外日常饮用,中国独特的礼赠场景也有利于支撑品类溢价。

实际上,乳品价格持续跑赢 CPI,且未来随经济发展乳品相对售价有望自然回落,而功 能性可接力支撑绝对售价持续上行。一方面,虽价格偏贵,但过去乳品价格多数时候跑 赢 CPI,呈量价齐升态势。另一方面,以原奶生产成本全球x贵的日本为例,90 年代之 前乳品相对价格高企,但渗透率仍快速提升,且随经济发展,食品占家庭支出、乳品相对 价格均自然回落。90 年代后期起,因经济衰退而乳品相对价格略有回升,但仍低于 70-80 年代乳品快速渗透阶段的水平。而从乳品绝对零售价来看,随人口老龄化发展,功能性 为日本乳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可发酵的酸奶作为功能性乳品的主要载体,占比由 1985 年 的 3.5%提升至 2020 年的 18.1%,行业均价得以逆势持续上行。

4、液奶扩容路径如何演绎?从四个象限出发

我们认为,中国乳制品消费远未达到天花板,但增长速率预期较为温和。考虑供给无明 显掣肘,而需求端消费者愿意为功能性买单,液奶消费量远未到达天花板。若企业教育 及产品创新得当,随习惯沉淀、真实消费人群扩容,那么即便相较于仍处快速爬坡期的 我国台湾地区仍有 50%空间,若向日韩看齐则空间至少翻倍以上。但从速率上看,一是 白/酸奶、常/低温两两组合均已有成熟大单品,行业暂时缺乏快速渗透的新载体,二是中 国乳业商业化程度较高,企业推广力度或受费效比考量及阶段性诉求影响,三但是当前 中国奶价相对购买力确实略贵,预计整体增长速率相对温和。

而具体扩容路径如何演绎?从经济-消费四象限出发,着力点各有不同。

x象限,高收入+高消费(北京、上海):结构升已经在上演,未来由功能性及 奶酪驱动。北京、上海当前人均奶类消费分别达 29.8、24.0kg/年,且肉蛋奶摄入在 3:1:2 左右,较为均衡。北京、上海的未来发展模式可类比日韩,随功能性产品及奶 酪等占比提升,结构升驱动量价齐升,且若对标日韩当前 35kg 左右、峰值 45kg 左右的人均液奶消费量,对应 30-60%增量空间。

第二象限,高收入-低消费(沿海省份):饮奶习惯和品类教育仍需强化。江苏、浙 江、广东等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奶类消费仅为 13-17kg/年,仍处 中低水平,且典型如江苏 21 年肉蛋奶摄入比为 2.3:0.9:1,奶类占比明显较低。第二 象限省份受收入水平制约相对较小,但饮奶习惯偏弱,未来随品类教育深化而提升。

第三象限,低收入-低消费(内陆省份):乳品消费随收入自然提升,人均消费主要 增量。湖南、安徽、云南、贵州、广西等经济发展中等、乳品消费较低,且肉类提 供了近 80%的蛋白质来源。但该象限内大致呈现收入和奶类消费正相关的趋势。未 来随经济发展、居民购买力提升而自然提升,这也是中国乳业消费的主要增量来源。

第四象限,低收入-高消费(传统牧区):液奶天然渗透,向奶酪等浓缩品类发展。 内蒙古地区以牧区为主,其未来奶类消费一靠经济发展,二靠工业及浓缩品类渗透 率提升,长端可类比新澳大利亚等先天饮奶习惯强的XXX。

可以看到,当前龙头企业在推进白奶下沉的同时,积进行品类创新摸索,实为行业渗 透提升的积信号。一方面,随着金典、特仑苏经典款等品相步入成熟期,产品价格自 然回落,同时,伊利、蒙牛均规划推出高性价比品相,以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并扩大消 费人群;另一方面,23 年起功能性液奶重要性大幅提升,奶酪品类持续推进必选刚需化 摸索,均有望进一步提升品类渗透及结构升。

 

 

二、发展阶段:全产业链深度整合,原奶周期内化

(一)产业链现状:全产业链深度整合,双寡头格局稳固

乳制品产业链长、奶源不可替代,且供给壁垒高,可看全产业链整合。因原材料构成相 对单一且无替代品(原奶占比约 60%),故奶源在行业发展、格局演绎中均举足轻重。 放眼全球范围内的大畜牧业大国及发达经济体,呈现产业链自上而下延伸(澳、新)或 相对独立(英、美),亦或在x扶持下更显强势(日、韩)的特征。但于中国,一方面, 中国为传统种植业XXX,90 现代以来上游畜牧业发展速度慢于下游乳业市场发展,且三 聚氰胺事件后下游乳企成为了有力的奶源安全建设主体之一;另一方面,原奶自身用途 相对单一,利于龙头乳企可通过反向整合上游,进一步强化自身壁垒。在此背景下,中 国呈现自下而上一体化的特征,乳企可通过参控股或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对奶源的强把 控,在产业链中议价能力x强。

2017 年以来,双寡头格局稳固,龙头引领乳业全产业链整合持续深化。从全产业链角度 看,1999 年至今中国乳业发展大致经历三阶段:1)1999-2008 年常温奶为矛引领行业快 速放量,市场为王阶段企业跑马圈地格局初定;2)2008-2016 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奶源为 王,全行业安全补课,大力建设规模化牧场,14 年奶源过剩引发了价格战下的行业出清; 3)2017 年起区域乳企全面退守低温市场,伊利、蒙牛加速收割常温份额,2014-2019 年 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累计减少 14.4%,行业也步入全产业链整合阶段,龙头乳企对 上游掌控力度进一步增强。

(二)成本周期:原奶周期更趋平滑,波动中小乳企弹性更大

奶源整合构成供给端壁垒,但原奶周期也内化成了企业自身经营周期。乳制品原材料构 成相对单一且无替代品,叠加自下而上整合的特征,使得乳业成为大众品中少有的具备 供给端壁垒的行业。但相应地,原奶周期也内化成了企业自身的经营周期,乳企成本红 利、品类结构与促销力度均受奶价影响。

对龙头乳企而言,奶价对企业经营影响更呈“逆周期”特点,小幅上涨阶段x佳。于 龙头而言,当奶价小幅上涨时,一是需求往往相对较优(有“量”),二是成本压力又 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收缩买赠促销以应对(有“利”),三是成本上行阶段小乳企因 奶源把控力偏弱而压力更大(有“格局”),企业经营状态较好;若奶价大幅上行则或 将催化提价应对。 奶价下行是竞争的子弹,还是成本端红利?奶价并非价格战导火索,但龙头乳企受 益程度相对有限。在 14-15 年奶价大幅下行阶段,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市场对本轮 奶价下行对格局的负面影响始终存在担忧。实际上,14-15 年奶价下行期,主要为牧 场资产较重的奶源型乳企为消化自身原奶,率先发起价格战,中小乳企陷入混战,而后龙头企业被动跟进。当前奶源型企业基本退出、区域性乳企退守低温,奶价下 行难以构成行业性价格战的直接原因。正如本轮奶价下行,龙头企业积维护价盘, 以调整产品结构、喷粉等举措应对,费用投放理性克制,行业格局仍在改善。但程 度上看,当奶价下跌时,龙头企业也将更多地承担维稳全产业链责任,“应收尽收” 并通过加大基础白奶产销甚至喷粉以应对,部分侵蚀成本红利,弹性相对有限。

对小乳企而言,奶价与经营更为“顺周期”,波动中弹性更大。小乳企产品多以液态 奶甚至低温为主,原奶成本占比预期更高,叠加奶源掌控力相对略弱,在原奶周期 中受影响更明显,上行期压力更大,下行期也可更多享受成本红利。

 

 

此外,奶源自给率高低,也对乳企成本盈利产生影响,本轮低自给率公司更为受益。饲 料成本占原奶成本 60%以上,因此上游牧场企业/业务的盈利能力主要来自于原奶价格与 饲料价格剪刀差。因此典型如剪刀差扩大的 2013-2014 年、2018-2020 年,上游牧场企业 盈利均显著扩张,而剪刀差收窄的 2015-2016 年、2021 年至今,上游牧场盈利显著承压。 因此,考虑乳企奶源自给率越高,上游牧场对报表扰动越大,本轮奶价下行与饲料上涨 相伴,低自给率的乳企将更为受益成本红利。

展望未来,牧场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原奶周期未来更趋平滑,企业经营或将更加稳健。 奶牛养殖周期长、致死病较少,奶价波动相应较小,历大涨大跌仅发生在 2013-2014 年、2020 年至今。且展望未来,一方面,牧场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2021 年百头牧场占 比达 7 成,且规划新建牧场多为 5000 甚至万头牧场,若新增牧场如期落地,规模化将再 度提速。另一方面,乳品公司控股从 2017 年的 15.0%提升至 2021 年的 33.5%(以产奶量 较高的荷斯坦牛为统计口径),下游乳企与上游牧场间联动不断加强,扩张规划、地区 结构均可更好匹配。故考虑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且上下游联动持续强化,预计未来原 奶周期将更为平滑,企业经营或将更为稳健。

(三)格局之辩:CR2 近七成,缘何难成价格联盟?

相较于啤酒行业的高端化共识,为何乳业 CR2 近 70%,仍难成价格联盟?伊利、蒙牛常 温奶市场份额合计近 70%,但除 2013 年外,仅有 21 年年初对低温及白奶产品进行提价。 反观同为寡头格局的啤酒板块,CR5 达 90%以上,2017 年行业达成高端化共识后,常态 化提价得以落地,企业盈利开启上行。我们认为,伊利、蒙牛难以利用寡头格局形成价 格联盟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主观上,乳业当前仍有量增且盈利尚可,龙头仍有份额焦虑;同时奶价偏贵及 产业链责任,使得企业需均衡量价跷跷板。啤酒销量自 2013 年见顶后,行业趋势性 缩量,啤酒企业在经历连续几年的任务达成失利、盈利持续承压后,倒逼 17 年起在 龙头华润的引领下,逐步达成由量到价的共识。而乳制品行业坡长雪厚仍有量增, 且盈利能力一直尚可,龙头企业仍有增长动力及份额焦虑,直接提价相对谨慎。同 时正如前文所述,中国奶价已相对偏贵,且全产业链整合下龙头企业与上游形成深 度绑定与利益协同。因此,若强硬提价势必带来部分销量损失,而销量损失传达至 上游又将形成乳企的隐形成本,量价跷跷板需要均衡。

二是产品端,乳品为自饮属性且相对同质化,难以做出明显心智溢价。啤酒现饮占 比近半、具备社交及自我表达属性加持,可讲地理环境和文化差异故事。而乳制品 为自饮属性,且产品相对同质化(除天润新疆奶源这一地域特征外,A2、 有机等牛种差异很难构成壁垒),单纯地依靠健康功能难以做出明显心智溢价。

三是渠道上,乳业充分竞争,难以排他性涨价或替代升。相较于啤酒龙头实现区 域渠道垄断、便于排他性涨价/升,乳业渠道充分竞争。 因此,相较于啤酒板块的竞合与高端化共识,伊利、蒙牛难以一劳永逸地形成价格联盟, 提价及盈利改善多通过买赠促销力度来实现调节。

 

 

三、投资探讨:当我们投资乳企,买的是什么?

(一)伊蒙双雄:强壁垒+格局优化,估值低点赚确定性收益

行业仍有量价空间,龙头上游把控、下游强势,带来长端增长确定性。虽速率偏低,但 乳品量增仍有空间、结构及功能性仍可驱动升,行业量、价均有空间。而于上游,伊 利、蒙牛收奶量占行业整体达 60%,深度绑定/合作的牧场存栏量占比亦较高,同时积 凭借自身资源为上游牧场提供技术、金融支持等多元服务强化与牧场的联结合作,实现 供给端强把控。于下游,龙头乳企品牌力强势,同时把握优势渠道资源(伊利 06 年指望 计划、12 年加速下沉,蒙牛 12 年推动渠道扁平化、15 年起转型渠道精耕),消费者渗 透率遥遥领先。因此,上下游强势布局决定了行业增量绝大多数将被龙头企业占有,也 带来了龙头乳企增长的长端确定性。也正因如此,即便自 2010 年以来伊利持续遭受增长 空间见顶的质疑,公司营收仍持续维持了复合双位数以上增长,且增长核心驱动仍为量 增。

当前龙头乳企步入后千亿时代,盈利有望重回上行周期。2020 年以来,龙头企业步入后 千亿时代,双雄常温市场份额近 70%,份额战趋近收官,同时双方均细分业务板块积 培育,价格战主战场常温奶的利基业务定位增强,行业格局逐步优化,且收入、诉求均 更为均衡,费用率下行拐点已确立,盈利重回上行周期。

此外,龙头企业着眼长期,转型创新驱动、前瞻布局潜力赛道,有望点燃增长新引擎。 三年疫情进一步催化了消费者健康化、功能性需求,伊利、蒙牛均着眼长期,一是今年起 乳制品主业明确提出产品由美味向功能性升,如伊利储备常温活菌、血糖血脂等相关 产品,8 月安慕希将上市革命性新品活性益生菌酸奶,而蒙牛则早已布局冠益乳这一先进 一款“蓝帽子”产品的基础上,加大乳铁蛋白、0 脂肪等产品迭代创新;二是加快进行创新 业务探索培育,伊利已初步试水饮料业务,并聚焦植物基“植选”及包装水“伊刻活泉”,并 摸索宠物食品等新兴赛道,蒙牛则进XXX专业运动营养品、探索益生菌等赛道。

投资机会把握上,一是板块下行期的相对收益,二是估值低点处买绝对受益。以伊利为 例,因公司步入稳健增长期,且 2017-2019 年双雄冲刺千亿目标使竞争加剧、20 年以来 的疫情扰动,故 2018 年以来,公司相较于食品饮料板块未表现出趋势性超额收益。但从 2018 年后阶段性表现来看,因乳制品偏民生、必选定位,股价表现更显后周期特征,在 板块整体下行期公司防御性明显、多有相对收益,而在板块上行阶段节奏亦相对滞后。 而拉长周期来看,伊利作为长久期行业且享有供给端壁垒的龙头企业,16 倍 PE 左右的 估值底非常有效,绝对收益突出,而股价回升的催化均为消费乏力、预期低迷后的逆转 (如 13 年初、14 年中、16 年初),公司迎来业绩、估值的双击机会。

 

 

(二)中小乳企:差异化突围,把握势能释放期的阶段性机会

双寡头格局稳固下,中小乳企以产品或渠道的差异化突围。经历 2014-2016 年行业混战, 区域性乳企大幅退出常温奶市场,更多通过低温奶、特色产品与龙头企业形成差异化区 隔,夯实基地市场优势,或以特色单品/渠道进入外埠市场,如妙可蓝多奶酪棒大单品放 量,天润先后以爱克林酸奶、专卖店模式拓展疆外市场,新乳业通过并购打造低温联合 舰队,唯品、活润等差产品单品亦表现亮眼。 投资机会上,把握势能释放期的阶段性机会,同时寻找成本波动中的弹性。相较于伊利、 蒙牛等龙头企业战略驱动阶段,中小乳企仍以产品或管理驱动,故投资逻辑一是自身战 略调整或改革红利,典型是新乳业并购强化低温壁垒,战略转型盈利为先,二是创新产 品放量驱动收入阶段性高增,典型如天润 16-17 年浓缩酸奶放量,10 个月股价+207%; 妙可产品势能释放阶段享受高增长和高估值双击,推出奶酪棒后股价 2 年 10 倍。此外, 原奶成本波动中中小乳企弹性更大,低自给率公司将更为受益。

具体从代表性中小乳企看:

新乳业:战略转型利润为先,盈利弹性有望释放。新乳业为新希望集团旗下乳企, 通过三轮并购跃升为低温鲜奶前三乳企。当前公司拥有 13 座自有牧场,南方奶源储 备不输龙头。结合公司规划看至未来 5 年维度,测算营收有望实现双位数稳增,潜 在利润率由 22 年的 3.6%提升至 7.2%以上,对应业绩 CAGR 约 30%。 盈利提升路径上,结构提升带动毛利率提升为主,费用率优化为辅。1)毛利率:公 司鲜奶及高端特色酸奶毛利率 40%+,预计二者收入合计占总营收比重由 30%提升 至 50%,加上规模效应下退损率降低,预计毛利率至少可提升 2-3pcts。2)费用率: 内部提效及财务杠杆降低(低效资产剥离、可转债转股、潜在股权融资等),有望带 来 1-2pcts 优化。3)净利率:潜在利润率有望由 22 年的 3.6%升至近 7-8%。 年内看,23Q1 为战略转型后首个业绩期,扣非超预期改善,吹响盈利提升号角。考 虑表内牧场自给率仅为 20%+,本轮原奶下降将x为受益,盈利提升具备扎实支撑。

天润乳业:疆外突围,势能释放。天润为新疆兵团旗下乳企,潜在可利用奶源充足、 产品特色突出,公司以高利润充分撬动渠道杠杆(加价倍率 1.7-1.8 倍,伊蒙常温约 1.3 倍),并拓展专卖店/特通/社区团购等差异化渠道,当前疆外扩张模式已基本跑 通,浓缩奶砖及桶酸等产品势头良好,渠道信心充足,22 年在疫情扰动下公司业绩 逆势高增,在大众品公司中表现亮眼。公司当前积搭建信息化系统,为专卖店体 系提效赋能,并积对接盒马、美团等新零售渠道,有望有效补充一二线市场布局。 年内看,外部扰动收敛、疆外有望重回高增,营收有望稳健增长。盈利端,成本红 利支撑 23Q1 业绩超出预期,奶价下行下全年盈利提升仍为主旋律,但考虑公司收 购新农乳业后奶源自给率由 65%-70%上升至近 80%,叠加山东工厂于 23Q2 投产将 经历爬坡期折旧增加,预计后期业绩增速环比 Q1 将略有放缓。

燕塘乳业:老牌广东乳企,更看新品推广与成本弹性。燕塘乳业发源广东、辐射华 南, 22 年广东省营收占比高达 98.3%。其中主基地珠三角地区占比达 73.5%,大湾 区是未来发展的核心与重点。从品类布局上看,因广东省自身奶源基础及消费习惯 相对薄弱,公司品类布局更偏“口味”型,近年来加大低温业务及乳酸菌饮料布局, 老广州、小蓝盒等爆款产品起量迅速,当前体量分别约 2 亿、4 亿,22 年燕塘乳酸 菌/液体乳/花式奶占比 39.3%/38.6%/20.6%。当前公司每年推出约 10 款左右新品有 序迭代,实现稳健增长。 年内看,今年推新力度明显加大,预计营收表现稳健。成本端,公司奶源自给率约 45%,外购奶价已锁定,预计 23 年同比下降 10%+,自有奶源中饲料成本已在回落, H1 公司预告业绩同增 50-75%,预计主要系在低基数基础主要受益成本下行、税率 优化。

 

 

四、投资分析:着眼长青属性,当前价值凸显

(一)年内展望:改善趋势依然清晰,成本红利贯穿全年

年内看,短期压力已逐步释放,全年改善趋势依然清晰。23 年初,作为礼赠首选品类常 温奶春节动销虽超预期,但因消费力尚未修复,终端动销略显疲软。但好在一是需求回 暖+企业费用向高端倾斜,年初以来产品结构已在优化,二是企业维持促销理性及价盘稳 定,今年以来渠道反馈龙头线下费率稳中有降,三是至 6 月底原奶价格同比-7.7%,成本 红利继续扩大,整体改善趋势依然清晰。节奏上,预计 Q2 延续弱复苏,下半年起随双节 旺季将至、报表基数进一步降低,逐季提速可期。

供需格局宽松,预计成本红利贯穿全年。2020 年起奶价上涨催化牧业扩张,奶牛存栏量 自 2020 年以来加速增长,且奶牛单产稳步提升,供需格局宽松下 22Q2 起原奶价格同比 转负,且降幅持续扩大,截至 2023 年 7 月上旬,x新原奶价格同比下降 8.7%。考虑需 求端稳步复苏,供给端奶牛从补栏到产能释放存在 1-2 年滞后期,结合奶价季节性,预计 至 23Q3 末奶价降幅有望略有收窄,但成本红利将贯穿全年。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省心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

扫码一对一人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