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行情演绎:关注复苏拐点,聚焦优质赛道

当前经济环境复杂程度提升,银行板块估值正处于 2010 年以来的x低区间,银行板块后 续走势的不确定性提升。我们旨在通过复盘银行板块历史行情、回溯开启行情的关键因子, 并结合当下环境,展望后续银行板块及个股机会,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变量。 从银行板块看,在经济复苏确认、宽信用周期往往录得相对+绝对收益,在经济筑底或熊 市环境下凸显防御属性,可录得相对收益,估值性价比通常是开启行情的必要条件之一。 当前在市场波动+政策发力+板块估值低位背景下,银行板块凸显防御属性;未来需紧密关 注经济指标、信用指标等高频数据的复苏拐点,有望催化超额收益行情,同时需持续关注 地产链边际变化的影响。从银行个股看,银行股主线赛道随着宏观大势历经迭代,不同经 济周期各有不同结构性机会,未来聚焦对公实体优质赛道,及江浙、成都等优质区域中小 银行,同时关注高股息率、防御属性的稳健大行;零售财富赛道长坡厚雪,但短期内需关 注产品转型压力。

板块:经济筑底期享防御属性,关注高频指标复苏拐点银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银行板块在经济筑底期享有防御属性,后续需关注高频指标复苏拐点,有望催化银行超额 收益行情。回顾历史,银行板块录得相对收益+绝对收益往往在经济复苏确认、宽信用周 期,需要多个高频指标向好趋势得到一致确认;此外,熊市防御+牛市中后期补涨,银行 均可录得相对收益,估值性价比通常是开启行情的必要条件之一。站在当前,经济修复程 度仍待提升、可持续性有待验证,在市场波动+政策发力+板块估值低位背景下,银行板块 凸显防御属性。此外,当前 H 股中资银行相较 A 股的估值性价比较高,更加凸显配置价值。 展望未来,需紧密关注经济企稳改善、乃至进一步确认复苏的积信号,若经济指标、信 用指标等持续向好趋势得到一致确认,有望催化银行复苏行情。此外,对于地产链资产质 量的担忧也是当前压制银行估值的核心因子之一,保交楼、稳地产政策陆续落地,后续需 持续关注政策成效及地产链边际变化对于银行板块的影响。

历史复盘:超额收益往往需要经济+信用+市场三重因素

银行板块录得超额收益往往在经济复苏、宽信用周期;此外熊市凸显防御属性,也可录得 相对收益。回顾历银行行情,银行板块自 2005 年以来共经历 15 轮超额收益行情,其 中,7 轮录得相对收益+绝对收益,且当时的共同特征是经济步入复苏、正处宽信用周期; 7 轮仅录得相对收益、但无明显绝对收益,且共同特征是熊市环境中银行板块抗跌,凸显 防御属性;此外还有 1 轮(2014 年)主要是受资金面驱动而录得超额收益。 我们从经济周期、信用周期、市场环境三个维度观察并拆解银行板块超额行情的驱动因子, 其中,经济周期以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企业利润增速、PMI 衡量,信用周期以社融增速、 信贷增速、中长期贷款增速衡量,市场环境以牛熊市及银行估值性价比衡量。我们发现: 1)银行板块超额收益多出现在确定性强的经济复苏期,需高频指标向好趋势得到一致确 认,而非个别指标出现短暂企稳;2)宽信用周期银行板块表现亮眼,社融或信贷增速至 少其一与之共振,中长期贷款增速的共振效应也较明显;3)熊市防御+牛市中后期补涨, 银行均可录得相对收益,估值性价比(如银行板块相对估值)通常是开启行情的必要条件 之一。

银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经济周期:超额收益多在确定性强的经济复苏期,高频指标向好趋势需得到一致确认。 过往 5 轮超额收益是在经济复苏及繁荣期,包括 05 年 10 月至 06 年 3 月、06 年 8 月-07 年 10 月、08 年 12 月至 09 年 6 月、12 年 10 月-13 年 1 月、20 年 8 月-21 年 3 月,相对 收益(银行指数相对沪深 300 涨幅,下同)在 10%-62%;2 轮是在经济企稳期,包括 17 年 5 月至 18 年 1 月、19 年 9 月至 10 月,且相对收益并不显著,相对涨幅低于 5%。 整体来看,银行板块在经济企稳初期往往难以实现超额收益,在经济复苏及繁荣期(即经 济向上已形成强一致预期)往往既录得相对+绝对收益。确定性强的经济复苏期,通常需 要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企业利润增速、PMI 等多个经济高频指标的向好趋势得到一致确 认,而非某个单一指标出现短暂改善(典型例子为 2019Q1,部分经济指标在短暂向好后 被证伪,银行指数上行后出现回撤,x终未实现超额收益)。

2)信用周期:宽信用周期银行板块表现亮眼,社融或信贷增速至少其一与之共振。过往 银行板块超额收益行情中,除了熊市防御行情以外,基本都有宽信用环境作为支撑,社融 同比增速、贷款同比增速至少之一呈现向好趋势,主要原因为宽信用时期往往有刺激政策 发力,带动社融总量或信贷增长,驱动经济逐步复苏,呵护银行基本面及经营环境。此外, 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与银行行情的共振效应也较为明显,更能反映实体经济中长期融资需 求的变化趋势,当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出现持续上行或处于高位时,对于经济复苏一致预 期增强,银行板块往往录得超额收益。

银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3)市场环境:熊市防御+牛市中后期补涨,银行均可录得相对收益,估值性价比通常是开 启行情的必要条件之一。当市场环境偏熊,具有稳健性、高股息的银行板块通常凸显较好 的防御属性、抗跌属性,因而具有相对收益机会,如 05 年 3 月至 7 月、08 年 1 月至 8 月、 11 年 2 月 12 年 1 月、15 年 6 月至 16 年 2 月、18 年 7 月至 10 月、21 年 12 月至 22 年 4 月,银行指数虽然无显著的绝对收益,但能跑赢大盘。 当市场环境偏牛,银行板块相对收益机会主要聚集在牛市中期及后期,此时市场风格从牛 市前期弹性较大的品种切换至低估值品种,如 08 年 12 月至 09 年 6 月、14 年 10 月至 12 月、20 年 8 月至 21 年 3 月,这三轮补涨阶段的共同特征是银行相对估值(即 PB(LF): 银行指数/万得全 A(除金融石油石化))处在低位区间,且伴随出现经济复苏等催化因素, 高估值性价比的银行板块从而实现补涨。整体来看,估值性价比通常是行情开启的必要条 件,过往银行超额行情开启之前,银行相对估值基本都在阶段性的低点。

未来展望:当前凸显防御属性,后续关注复苏拐点

站在当前,经济修复仍待提升,稳增长政策发力+估值低位,银行板块凸显防御属性。1) 从经济环境看,2022 年以来宏观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当 前部分高频指标有边际企稳迹象,但修复程度仍有待提升,需要更为一致的积变化出现。 经济指标方面,8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低基数情况下小幅回升至 4.2%,工业企业利润 同比增速仍处下行通道,9 月 PMI 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信用指标方面,9 月社融、信贷、 中长期贷款增速均有小幅回升,后续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2)从政策面看,稳增长政策力度持续加码,呵护银行经营环境。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 策发力,精准引导信贷投放。2022 年以来央行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力度,先后创设四项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增加了原有煤炭再贷款的额度、加大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 力度,有利于银行重点领域信贷稳健投放、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另一方面,政策重视促 进基建投资以稳增长,6 月 1 日国务院增加政策性银行 8000 亿元信贷额度支持基础设施 建设,6 月 30 日设立 3000 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补充基建项目资本金,并于 8 月 24 日再 次增加 3000 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促进实物工作量的形成,基建有望为 银行信贷投放提供有力支撑。此外,监管 通过优化存款成本来有效缓解银行息差下行压 力,呵护利润合理增长。

3)从市场环境看,2022 年以来 A 股大盘波动走弱,银行板块虽然未取得绝对收益,但相 对沪深 300 跑出 6.9%的相对收益(截至 10.28),在波动行情中凸显防御属性。当前银行 板块估值性价比优势较为突出,截至 10.28,银行指数 PB(LF)仅 0.45 倍,处 2010 年以来 x低水平;银行板块相对估值(PB(LF):银行指数/万得全 A(除金融石油石化))仅 0.20, 2010 年以来分位数仅 2.6%,也处于底部区间。总体来看,当前正处市场磨底+政策发力+ 估值低位的环境,银行板块凸显防御属性,有望取得相对收益机会。

银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从 H 股市场环境看,当前中资银行板块估值也处 2015 年末以来的底部区间,相较 A 股性 价比提升。在美联储加息、港股流动性承压等背景下,2022 年以来 H 股中资银行板块估 值波动下行,截至 10.28,H 股中资银行指数 PB(LF)仅 0.33 倍,为 2015 年末(指数基日) 以来的x低水平;H 股中资银行指数相对于恒生综指的 PB(LF)仅 0.50 倍,2015 年末以来 分位数为 33%,银行板块相对估值也有较强性价比。此外,A、H 股估值溢价率 大至 2007 年以来高位区间,截至 10.28,A+H 上市的国有大行、股份行 AH 股溢价率分别达 27.1%、36.8%,分别处在 2007 年以来 80.9%、80.7%分位数,H 股中资银行相较 A 股 的估值性价比更加突出,配置价值凸显。

展望未来,关注经济、信用等高频指标企稳及复苏拐点,同时持续跟踪地产链边际变化。 目前银行板块的估值低位条件已经具备,未来需持续关注经济企稳改善、并进一步确认复 苏的积信号。若经济指标(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企业利润增速、PMI 等)、信用指标 (社融/信贷同比增速至少其一、中长期贷款增速等)的持续向好趋势得到一致确认,则有 望催化银行迎来复苏行情,同时录得相对收益+绝对收益。此外,当前国内经济新旧动能 转换,对于地产链资产质量的担忧成为当前压制银行估值的核心因子之一。8 月以来保交 楼、稳地产政策陆续出台并落地,政策“组合拳”有望助力市场预期修复、促进房地产市 场健康发展、缓释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后续也需持续关注政策成效、及地产链边际变化对 于银行板块的影响。

个股:中小银行弹性更大,赛道切换各领风骚

银行股主线赛道随着宏观大势历经迭代,未来聚焦优质赛道+优质区域中小银行。在过往 银行板块超额收益行情中,业绩领先、成长性高的中小银行往往弹性更大,14 年及以前涨 幅领先的个股集中在机制灵活、成长性较高的股份行,14 年以后逐步切换至优秀区域行, 背后是高业绩增速的支撑。进一步拉长历史看,不同经济周期的银行各有不同主线的结构 性机会,赛道随宏观大势更迭,从“对公批发”到“同业业务”到“零售转型”再到“稳 增长、深耕本地实体”,每轮周期中能够把握时代机遇的个股通常能够获得市场青睐、跑 出领先涨幅。2022 年以来深耕本地、特色突出、风险包袱轻的高成长性区域行的主线更 为鲜明。我们认为未来应聚焦对公实体优质赛道,及江浙、成都等优质区域中小银行,同 时关注高股息率、防御属性的稳健大行;零售财富赛道长坡厚雪,但短期内需关注产品转 型压力。

超额收益行情中,中小银行弹性更大

在过往银行板块超额收益行情中,业绩领先、成长性高的中小银行往往弹性更大。2014 年及以前的 8 轮银行板块超额收益行情中,涨幅领先的个股集中在机制灵活、成长性较高 的股份行,股份行占据了 8 轮行情中涨幅前 5 银行的近八成。主要原因是当时银行业伴随 着经济快速增长而持续 张,资产 张弹性大、机制灵活、经营多元的股份行更加受益, 较高的业绩增速助推股价涨幅。而 2014 年前后,随着经济进入新常 ,银行业 张放缓、 内部分化加大,在 2014 年以后的 7 轮银行板块超额行情中,涨幅领先的个股从股份行逐 步切换至优秀区域性银行,区域行占据了 7 轮行情中涨幅前 5 银行的近五成,包括宁波/常 熟/杭州/成都/南京/北京等涨幅脱颖而出,背后是较高业绩增速的支撑,行情当年的归母净 利润增速大多在 20%以上。 此外,在熊市防御属性的超额区间中,大行通常更具稳健性、抗跌性。在过往具有熊市防 御特点的超额收益区间中,工行、建行等国有大行通常出现在个股涨幅前列(或跌幅较 少),主要由于大行凭借经营稳健性、高股息率而更具防御属性。

银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拉长历史周期看,赛道切换各领风骚

拉长历史看,不同经济周期的银行各有不同主线的结构性机会,赛道随宏观大势更迭。银 行业作为经济“晴雨表”,业务经营与经济周期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不同经济周期往往 呈现出不同的主线机会。从历史来看,银行股赛道随着宏观大势而历经更迭,从“对公批 发”到“同业业务”到“零售转型”再到“稳增长、深耕本地实体”,每轮周期中能够把 握时代机遇的个股通常能够获得市场青睐、跑出领先涨幅。例如 05 年至 10 年,国内经济 快速发展带动银行业规模 张,在基建 +地产驱动下,对公批发型银行迎来黄斤时代,机 制灵活的股份行、 地布局的城商行涨幅领跑。 11 年至 13 年,在宏观调控加强、利率市 场化改革等背景下,银行逐步探索表外和同业业务等新模式从而实现规模 张,此外,定 位于民营小微的特色银行由于资产端定价优势也颇受市场关注。 14 年至 16 年,经济步入新常 ,银行资产质量压力逐步暴露,尤其是前期对公 张较快 的部分银行。在风险承压期,银行板块内部估值分化开始加剧,老 16 家上市银行 PB(LF) 标准差自 2014 年以来逐步拉大,赛道主线也开始从全国性银行切换至江浙等优质区域、 兼具成长性+安全性的城商行,例如宁波、南京、北京银行等。17 年至 19 年,在对公不 断承压之下,零售转型开始成为银行破局的主浪潮,同时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快速成长,招 行、平安银行等布局领先的个股涨幅居前。同时,随着上市银行数量 ,更多优质区域 性银行逐步脱颖而出,尤其是深耕本地客群(实体/政务/小微零售)、业务特色鲜明、风险 包袱较轻的高成长性个股涨幅领跑,包括宁波、常熟、成都、南京银行等,这一主线在 2021 年以来稳增长、深耕实体、地产风险承压等背景下更加鲜明。

未来聚焦对公实体优质赛道,及江浙、成都等优质区域中小银行;零售财富赛道长坡厚雪, 但短期内需关注产品转型压力。国内经济动能新旧切换,呈现更加明显的结构性特征,银 行业也步入精细化发展时代,未来寻找优质个股更需要找准优质赛道,精选具备阿尔法特 性的银行。 一是对公实体赛道。我们认为国内经济的长期动能正在向以高端制造业、 略新兴产业、 “ 精特新”等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加速升,银行信贷结构也将加速倾斜至实体企业。与 过往地产+基建等批发业务模式不同,实体企业涵盖小微、民营等丰富的市场主体,产业 链条长,各类企业融资需求多元,亟需银行对公业务模式升,我们认为商行+投行一体 化、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特色小微等多条路径均是未来方向。对公模式升或将是未 来长期过程,需要银行多个条线协同,组织架构乃至业务文化进行革新,预计 略前瞻布 局、业务转型领先的优质银行有望脱颖而出。

银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二是零售财富赛道。2022 年以来市场波动对于银行财富管理收入造成阶段性冲击,既是 试金石,更是炼金士,驱动银行丰富多元产品配置、加强主动管理能力、以客户为中心创 造长期价值陪伴。此外,底 资产从过往地产向实体的变迁,也对于银行资产端挖掘能力、 产品端多元布局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居民财富集聚、资产配置多元化趋势下,我们认为 银行零售财富管理业务前景依然广阔。财富管理赛道长坡厚雪,银行构建打通客户端+产 品端+资产端+运营端的生 体系并非一朝一夕, AUM 及财富管理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或需历经数年打造才能逐步显现,未来银行财富管理竞争格局将从同质化逐步走向差 化, 略定力强、转型方向清晰、找准自身特色的银行有望具备长期竞争力。

三是聚焦江浙、成都等优质区域中小银行。区域环境是银行经营的重要因素,当前国内区 域经济呈现结构性分化趋势,因此优选好赛道的同时也要优选好区域。综合各区域的经济 体量、产业结构、 略地位、金融环境等因素,我们认为以浙江和 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 以成都为代表的成渝地区是孕育优质上市银行的精品区域。当地优秀银行因地制宜,构筑 自身护城河。如浙江孕育出宁波、杭州银行两家资产超万亿的城商行,并有台州、泰隆银 行等众多小微特色行;苏南本地银行在制造业、财富管理、小微等特色突出,常熟、张家 港行等“IPC+信贷工厂”模式、南京银行等科技文化小微与消费贷业务也脱颖而出;成都 正处在 略 地位升、人口+产业持续流入、基建需求强劲的区域红利时期,成都银行在 坚守政务金融优势的同时,开启对公实体、零售转型两大增长 线,有望持续高成长。

经营展望:政策持续发力,盈利稳健增长

政策呵护银行经营环境,我们预计 2023 年上市银行业绩稳健增长。首先,政策性金融工 具发力背景下,2022 年末银行资产增速或保持较高水平,23 年资产增速或在高基数下略 有回落,但若经济逐步修复,带动对公实体、按揭、消费贷等需求,资产增速或基本平稳。 其次,2023 年初贷款有较大重定价压力,存款定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后,对冲部分资产 端收益率下行压力,我们预计 2023 年息差有所下行。第三,低基数效应下,财富管理收 入或有所修复,驱动中收平稳增长。第四,虽然地产领域风险仍在演绎,但上市银行风险 抵御能力强,且政策引导拨备覆盖率下降背景下,信用成本有望略降,呵护银行利润增长。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预计 2023 年银行业归母净利润(简称“利润”)同比增速或达到 6.7%,江浙、成渝优质区域行有望达到 15%以上。

资产规模:增速稳中有降,关注政策持续性

资产及贷款增速或稳中有降,关注后续政策持续性及经济复苏节奏。由于信贷需求偏弱, 叠加疫情影响,22H1 股份行、区域行信贷增速均有所下降,大行则受益于基建、制造业、 绿色贷款等重点领域投放,贷款增速有所上升。三季度以来政策性金融工具及相关配套融 资陆续落地, 项再贷款 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因此 2022 年贷款增速仍有望保持较高 水平,且票据融资占比有望降低。2023 年资产、信贷增速走势则需关注政策持续性及经 济复苏节奏。中性情形下,我们预计上市银行资产及贷款增速稳中有降。但若政策持续逆 周期发力助基建贷款持续高增长,经济复苏带动制造业、小微等实体以及消费贷需求,稳 地产政策带动按揭贷款投放边际改善,则资产及贷款增速有望基本平稳。

银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息差表现:贷款定价承压,存款成本优化

我们预计 2023 年息差有下行压力,但个股间分化或较为明显。2022 年商业银行息差在资 产端拖累下,呈现下行趋势,我们预计 2023 年息差下行趋势仍会持续。资产端,由于 2022 年以来 1 年期 LPR 下行 15bp、5 年期及以上 LPR 下行 35bp,故 2023 年初有较大 的贷款重定价压力,后续贷款定价走势则与经济情况有关。负债端,其成本率有望受益于 存款定价机制改革、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等而有所改善,对冲部分资产端定价下行压力。综 合来看,考虑政策对存贷款定价的影响,我们测算 2023 年上市银行息差下行 6.6bp,其 中全国性银行下行幅度为 7bp 左右,区域银行则为 1-2bp,个股间分化较大。贷款平均期 限较短、定期存款占比较高的个股,息差表现较优,如常熟银行、张家港行、江阴银行、 苏州银行等。 回顾历史,息差阶段性低点往往对应银行板块行情始点。2014 年、2017 年、2020 年息 差下降至阶段性低点后,银行板块均明显上涨。22H1 商业银行净息差为 1.94%,为 2010 年有统计以来的x低水平。若 2023 年经济稳步复苏,息差边际修复,或可把握银行板块 配置机会。

资产端定价持续下行,23 年初贷款重定价压力后,信贷需求修复节奏将影响贷款定价走 势。2021 年 12 月以来,我国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新发放贷款定价持续下行,2022 年 6 月新发放贷款定价为 4.41%,较 21 年 12 月-35bp,实体信贷需求偏弱背景下,后续贷款 定价或仍有一定下行压力。由于 2022 年以来 1 年期 LPR 共下行 15bp、5 年期及以上 LPR 共下行 35bp,故 2023 年初有较大的贷款重定价压力。综合来看,2023 年生息资产 收益率下行压力较大,但若信贷需求修复,尤其是高收益的零售贷款需求改善,生息资产 收益率下行幅度或小于预期。

银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存款定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缓释成本端上行压力,定期存款占比较高的区域银行负债端改 善更为显著。2021 年 6 月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改革的成效,将在 2023 年负债端成本改 善有进一步体现(3 年期定期存款定价下行 60bp 左右),定期存款占比较高的区域银行改 善更为明显。2022 年 4 月存款定价挂钩 1 年期 LPR 和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定价机制进 一步市场化,4 月和 9 月存款利率也进行了两次下调,大行、股份行及部分区域银行均有 所下调,有助于负债端成本率下行。

中间收入:财富管理发力,注重综合服务

财富管理业务或重回增长,代销业务有望发力。1-6 月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 比例同比下降,主要由于资本市场波动、信托暴雷事件等背景下,银行代理业务承压。展 望 2023 年,代销低基数下,财富管理业务收入有望修复,对公综合服务稳步发力,助中 间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对公方面,业务基础较强的银行,则注重挖掘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提供如债券承销、现金管理、财资系统、外汇对冲等综合化服务,有望稳定贡献中间收入。 财富管理方面,理财稳步发展,银保渠道有望继续发力,代销基金有修复机会,关注信托 风险暴露。1)理财:2022 年理财产品经历过“破净潮”冲击等挑 ,投资 业能力、投 资者教育等方面均有所提升,随着净值型产品管理能力提升,产品体系逐渐丰富,封闭式、 长期限产品占比提升,2023 年理财业务有望稳步发展。2)基金:2022 年 3 月股债双杀 背景下,基金规模下降,基金收益率表现不佳,代销基金收入也有所下行。低基数效应下, 若 2023 年资本市场表现良好,代销基金收入或有亮眼表现。 3)保险:由于代销保险费率较高,成为 2022 年各银行代销业务发力的重点,相关收入表 现也较为亮眼。银保渠道有望持续发力,相关收入贡献有望持续提升,关注代销保险产品 能力较强的银行。4)信托:地产领域风险逐步暴露背景下,部分信托产品暴雷,2022 上 半年信托行业违约规模约 658 亿元,占行业总到期规模比例为 4.5%,较 2021 年末提升 0.1pct。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违约或影响其财富管理品牌效应,违规代销信托或需要承担 部分损失责任。当前房地产行业风险仍在持续演绎,2023 年仍需关注信托产品的 在风 险压力。

银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资产质量:不良生成波动,关注地产演绎

当前上市银行资产质量真实、风险抵御能力强,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演绎或对 2023 年资 产质量有所扰动,但整体仍有望保持稳定。银行业资产质量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地产领域 风险演绎而导致的扰动,但上市银行 在风险较低、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且政策持续呵护 银行业资产质量,我们预计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有望保持稳定。

一是严认定,多处置, 在风险较低。 2018 年以来银保监会鼓励银行严格确认不良贷款, 此后银行业不良贷款偏离度稳步下降,2021H1 银行业不良贷款偏离度仅为 79.6%,略有 上升,但仍处于较低位置,资产质量真实(逾期 90 天以上贷款均认定为不良贷款)。2020 年以来银保监会持续鼓励银行加大不良处置力度,2020/2021 年处置不良贷款规模均超过 3 万亿元,22H1 共处置 1.41 万亿元不良资产,存量风险出清力度较大。22H1 末,上市银 行关注率为 1.73%,再次突破 2012 年以来x低水平, 在风险较低 ;22H1 末不良率稳步 下降至 1.32%,不良水平稳中向好。 二是风险抵御能力较强,信用成本或下降。2022 年 6 月末,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为 240%, 拨贷比为 3.19%,分别为 2012 年以来、2014 年以来的x高水平,风险抵御能力较强。为 鼓励银行释放更多信贷资源,2022 年 4 月银保监会鼓励拨备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 市银行降低拨备覆盖率,银行信用成本有望稳中有降,呵护银行利润增长,以更好服务实 体经济。而在非信贷资产方面,上市银行逐步加大非信贷资产信用减值计提力度,2022H1 上市银行非信贷拨备计提占比为 18%,保持在较高水平。2022 年 6 月末金融资产拨备覆盖 率为 138%,较 21 年末+6pct,有一定风险抵御能力。

保交楼、稳地产政策陆续落地,关注地产风险演绎。在房地产行业风险暴露的背景下,6 月末上市银行涉房贷款不良率继续抬升,其中对公房地产不良率较 21 年末上升 59bp 至 3.01%,个人按揭不良率较 21 年末上升 4bp 至 0.34%,预计 2023 年地产资产质量或仍有 波动。目前政策聚焦“保交楼、稳民生”,灵活运用阶段性信贷政策和保交楼 项借款 , 有助于缓释地产领域风险。地产需求端政策逐步放宽,包括 LPR 下调、房贷利率持续下 降且利率下限可“因城调整”、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行等。政策“组合拳”接踵而至利于激 发住房需求、缓释地产领域风险,后续需密切关注地产纾困政策的出台与落地影响。

银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展望:业绩稳健增长,龙头效应显著

我们预计 2023 年 A 股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和利润增速稳健增长,均较 22 年有所修复。政 策性金融工具发力背景下,2022 年末银行资产增速或保持较高水平,23 年资产增速或在 高基数下略有回落,但若经济复苏,带动对公实体、按揭、消费贷等需求,资产增速或基 本平稳。2022 年 LPR 下行幅度较大,2023 年初有较大重定价压力,存款定价机制进一步 市场化后,对冲部分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我们预计 2023 年息差有所下行。低基数效 应下,财富管理收入或有所修复,驱动中收平稳增长。上市银行风险抵御能力强,信用成 本有望略降,呵护银行利润增长。整体来看,银行营收增速、利润增速较 2022 年有所修 复。中性假设下,我们预计 2023 年上市银行利润同比增速有望达 6.7%,部分优质区域银 行有望达 15%以上。

资金配置:估值仓位双低,资金有望加配

A 股资金面

当前 A 股银行板块估值处 2010 年来x低位,基金、北向资金仓位亦处低位,悲观预期充 分释放。估值方面,近期受市场对经济弱修复、地产链条等方面的担忧,银行板块估值明 显下行。截至 10 月 28 日,银行板块 PB(LF)估值仅 0.51 倍。纵向来看,银行板块 PB(LF) 处在 2010 年以来的x低水平,相对沪深 300 亦不断创新低,且多只个股在 2022 年以来 创新低;横向来看,银行板块 PB(LF)排在 30 个中信一行业中的x末位。仓位方面, 22Q3 末偏股型公募基金银行板块持仓占重仓市值为 2.81%,位于 2013Q3 以来的 14%, 处于较低水平;此外,截至 10 月 28 日北向资金银行持股仓位较 4 月初高位回落 2.82pct 至 6.59%。我们认为当前市场悲观预期已得到充分释放,看好银行板块后续修复空间。

银行股息率优势显著,长期配置价值高。截至 10 月 28 日,银行板块近 12 个月股息率达 6.29%,位列 30 个中信一行业第 1,高出 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 362bp,部分上市银 行股息率达 7%以上,投资价值显著,对于险资、外资等追求高股息、高稳定度的机构投 资者具有较强吸引力。当前监管多举措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保险、社保、养老金、银行 理财等资金地位不断提升,上述增量资金均对于作为典型大盘蓝筹股的银行股更为青睐, 有望为银行板块估值提升提供有力动能。且四季度追求稳收益,增量资金有望加配。各类 机构资金在四季度通常更追求稳定收益、落袋为安,在年终业绩考核驱动下风险偏好降低, 有望加大银行板块配置,驱动板块估值修复。

银行业调研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H 股资金面

当前 H 股银行板块估值、仓位下降到 2010 年以来低位, 在风险压 力充分释放。估值方 面,近期受市场对经济状况、地产链条等方面的担忧,银行板块估值明显下行。纵向来看, 截至 10 月 28 日,港股银行板块 PB(LF)估值仅 0.35 倍,是 2010 年以来的x低水平,且 2022 年以来多支港股中资银行估值水平创新低。横向来看,港股上市银行板块 PB(LF)在 24 个 Wind 港股二行业中排名接近末位。仓位方面,22 年 9 月末南向资金银行持股仓 位较 4 月末回落 3.5pct 至 17.4%,位于 18 年以来的 10.5%分位数水平。21Q1 以来主动 偏股型基金持有 H 股银行仓位亦呈下行趋势,22Q3 持仓市值较 22Q1 下行 49%,持有 H 股银行股股数较 22Q1 减少 18%。当前市场悲观预期在银行板块低估值、低仓位中基本体 现,对 在风险压力有较大释放。

银行股息率优势显著,A/H 股溢价较高,港股配置价值凸显。截至 10 月 28 日,港股银行 板块近 12 个月股息率达 7.53%,位列 24 个 Wind 港股二行业第 4,2021 年部分上市银 行股息率达 9%以上,投资价值显著,对于追求高股息、高稳定度的机构投资者具有较强 吸引力。此外多只 A/H 股溢价率仍处较高水平,港股配置价值凸显。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省心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

扫码一对一人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