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行业概况及发展前景

01. 企业成长性在哪里?——从量的角度分析

行业需求:国内与海外市场规模预计平稳或略降

从需求来看,全球电视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新兴市场可能贡献一定增量,但在智能电视广泛普及下,难有大幅增长。 1)全球市场:2008年至2022年,零售量、零售额的CAGR分别为-0.18%、-0.59%。 2)国内市场:2009年至2022年,零售量、零售额的CAGR分别为0.40%、-1.18%。

竞争格局:国产头部品牌通过抢占份额实现增长

从格局来看,以海信、TCL为代表的中国大陆品牌加速崛起,抢占海外品牌份额,从而实现销量增长。 1)国产品牌:2009年至2022年,海信份额从4.10%提升至12.05%,TCL份额从4.60%提升至11.51%。 2)海外品牌:2009年至2022年,三星份额稳定在19%左右,LG份额稳定在11%左右。

国内市场:竞争格局颠覆性变化,TOP3份额持续提升

国内市场份额向头部品牌集中,第二梯队及长尾品牌份额被蚕食。 1)x阵营:2022年海信、小米、TCL的国内出货量份额分别为20.4%、20.3%、14.8%,创维的国内零售量份额为14.0%。 2)其他品牌:第二阵营(长虹、康佳、海尔)与外资四大品牌(索尼、三星、飞利浦、夏普)的国内出货量份额持续下降。

国内市场:互联网低价策略失效,小米份额提升趋势停滞

互联网电视竞争加剧,小米没有成本优势。价格战推动传统彩电厂商补短互联网生态,海信、TCL分别推出子品牌Vidda、雷鸟,坚 持质价比并明确年轻化品牌定位,并且,传统厂商的互联网子品牌能够复用主品牌的制造、设计和渠道能力,拥有强大的性价比基础; 而小米电视由代工厂生产,不具备成本优势。因此,小米电视在低价竞争中力不从心,不断丢失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推出主打致性 价比策略的红米电视品牌,但也未能阻挡Vidda、雷鸟蚕食份额。

国内市场:创维与第二梯队逐渐掉队,传统电视巨头业务重心偏离

以创维、长虹、康佳为代表的传统巨头电视收入及占比减少,与头部品牌的差距越来越大。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2年创维、长 虹、康佳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量份额均为10%以上,创维位列TOP3,长虹、康佳与前三名份额仅差3-4pct,2022年创维降至14%,长虹、 康佳下降至5%左右,与前四名份额差距拉开到10pct以上。我们认为,传统巨头失位的主要原因是其业务重心向其他方向转移,2022年 创维集团、四川长虹、深康佳的电视收入分别为182.33、135.28、50.2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34%、15%、17%。

海外市场:竞争格局逐步改善,中国大陆品牌加速崛起

海外竞争格局改善,国产品牌崛起并向韩系逼近。日本电视厂商忽视液晶显示技术变革,没有掌握液晶面板制造技术,失去成本优势, 长期利润亏损,品牌竞争力和市场份额逐渐丧失。韩国和中国大陆电视产业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和垂直一体化,并且重视市场拓展和品牌 营销,目前在海外市场,韩国厂商持续领跑,三星、LG的市场份额维持领先地位;中国大陆厂商快速崛起,海信、TCL等国产品牌跻身 x梯队,海外出货量份额迅速上升。

海外市场:国产品牌具有性价比优势,海外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国产品牌电视畅销海外市场,海外销量持续增长。国产头部品牌凭借持续提升的产品力及性价比优势,其电视产品得到主流市场认可, 具有放量基础和替代空间。根据海信、TrendForce数据,海信液晶电视的海外售价突破500美元,2023Q1海外市场500美元以上的销量同 比增长45.4%,Q2海信电视跻身北美前三,市占率提升至13.5%。根据TCL电子数据,2023年上半年TCL电视在海外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 长12.9%,其中Q1、Q2分别同比增长15%、11%左右,上半年美国出货量同比增长25.6%,零售量位居前三。

02. 企业成长性在哪里?——从价的角度分析

大屏化:国内与海外市场大尺寸电视占比提升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推动大尺寸电视需求增长,大尺寸面板产能释放及成本下降推动供应增加,全球大尺寸电视占比提升。 1)全球市场:65吋及以上电视出货量占比将由2018年的7.6%提升至2023年的21.5%。 2)国内市场:65吋及以上电视出货量占比将由2014年的2.2%提升至2023年的38.3%。

国内头部品牌大尺寸占比提升,产品结构优化

海信、TCL等国内龙头企业通过子品牌抢占性价比市场,主品牌逐步转向高端化市场,产品结构领先行业。 1)海信系:2023年1-7月,65吋及以上电视线上零售量占比达51%,同比提升12pct;根据海信官网数据,海信电视在美国市场三分之一 以上的产品是70吋+。 2)TCL系:2023年1-7月,65吋及以上电视线上零售量占比达61%,同比提升13pct。

大尺寸电视单价更高,贡献更多收入和利润

海信、TCL产品结构领先行业,大尺寸电视均价及收入贡献更高。 1)海信系:2023年1-7月,65吋及以上电视线上零售额占比达77%,同比提升12pct。 2)TCL系:2023年1-7月,65吋及以上电视线上零售额占比达83%,同比提升12pct。

高端化:新技术、新场景产品拓展迭代

技术突破抢占高端市场,电视边际创新拓展场景化新品。长期来看,通过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抢占高端市场成为提升均价的关键。一 方面,QLED、OLED、Mini LED、Micro LED电视渗透率逐渐提升;另一方面,电视厂商探索更多使用场景增加消费者的电视需求,当 前游戏电视已经逐步普及,成为电视行业场景化爆款产品,电视厂商从更多维度拓展场景化新品,如音乐电视、移动电视、户外电视等 层出不穷。

主要电视品牌各细分市场进行多点布局,发力高端市场

需求的差异化使得部分细分市场仍存在增长机会,个性化、场景化等高溢价产品成为趋势。中韩品牌技术赛道逐渐分化,从近两年中 国品牌的动态及新品发布来看,中国品牌厂技术方向重点仍在LCD,并且这种趋势预计在近年内不会有大变化,同时重点打造画质有提 升、价格又相对公道的Mini LED,并探索新的使用场景,如游戏电视、音乐电视等。

国产品牌均价提升空间广阔,电视收入有望持续增长

国产品牌电视均价较低,均价及收入有望持续增长。2022年,海信、TCL的电视收入均为60亿美元左右,而LG、三星的相关业务收 入分别接近150、275亿美元,差距明显,主要系国产品牌均价与韩系相比仍较低,有广阔提升空间。未来伴随着海信和TCL等国产品牌 的高端化、大屏化产品结构趋势兴起,均价有望逐步提升,缩小与韩系的差距。

03. 如何穿越面板周期?——从成本的角度分析

价格分析:面板生产成本占比超过70%,销售成本占比达到50%

液晶面板是LCD电视的核心部件,生产成本占比超过80%,销售成本占比达到50%。LCD改善了显示装置的轻薄程度,成为当代应用 x广泛的显示技术,并且成本低廉,核心部件是液晶模组,主要由液晶面板等相关材料构成。根据康冠科技招股说明书数据,液晶面板 占智能电视生产成本接近80%;根据Omdia数据,液晶面板占电视销售成本的50%左右。

价格分析:面板价格中枢整体下移,有利于降低整机生产成本

在2008-2022年期间,面板价格下降的时间多于上升时间,价格中枢持续下移,推动电视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一方面,由于中国大陆 面板产能出现跃升,全球液晶面板供不应求向供给过剩转变,面板价格快速下滑,既有利于国内彩电企业减少液晶面板进口依赖度,又 有利于推动全球整机厂商生产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复盘面板价格历史变化,下降的时间多于上升时间,价格中枢整体下移,未来面 板价格可能延续整体下降趋势。

价格分析:下游电视企业受益,成本优势凸显

下游整机厂商处在同一起跑线,国产品牌具有挑战日韩品牌的底气。全球彩电厂商采购中国大陆面板的占比快速提升,一方面,韩系 品牌失去先前的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优势和竞争壁垒,国产品牌与之能够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品牌之间的产品生产制造能力差距逐渐缩 小,而国产品牌享受高质量、低成本生产制造红利,具有成本和价格优势。

周期分析:LCD面板仍将占主导地位,面板周期属性逐渐减弱

中长期LCD面板仍将是显示产业的主流技术产品,其周期属性正在减弱。原因:1)基于技术成熟度、成本优势、性能比较以及应用 领域的广泛性,未来中长期LCD面板仍是绝对的市场主流,被替代风险预期可控;2)供需此消彼长,面板未来整体保持温和的波动状态; 3)全球电视面板话语权转向中国大陆,面板行业集中度提高,中国大陆面板厂从追逐市占到追求经营利润;4)面板厂通过运营策略来 弱化面板行业的周期性,中国大陆面板厂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以销定产的市场导向模式。

周期分析:LCD面板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被替代风险预期可控

LCD技术地位难以撼动,被替代威胁可控。LCD电视仍将长期维持市场主导地位,根据DSCC、AVC Revo数据,2022年LCD电视的 产能和销量占比分别为95%、97%,2026年产能占比维持在92%以上。LCD电视主流地位难以颠覆,主要系LCD面板具有突出的规模效 应和成本优势,根据DSCC数据,采用UHD分辨率+60Hz刷新率的LCD面板成本x低,较同规格WOLED低50%以上。此外,OLED在大 尺寸显示应用上不具备优势,Mini LED背光的LCD电视将会逐步普及,而Micro LED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和家用化仍十分遥远。

周期分析:LCD面板产能增速维持低位,未来供给趋稳

面板产能扩张到达尾声,未来供给趋稳。目前中国大陆面板厂已经放缓新产线投资,低世代线退出,新增产能投放均以现有的高世代 产线扩张为主。日韩生产线竞争力不足,其成本和利润压力巨大,未来会陆续退出LCD市场;中国台湾面板厂持续推动产品组合与应用 场景的转型,能够分配给电视等传统应用的产能正在减少。根据洛图科技预测,2023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量将为2.46亿片,同比 减少2.5%,到2027年每年的出货量不超过2021年的水平。

04. 企业利润率是否会提升?——从利润的角度分析

格局:近年来海外黑电盈利水平高于白电,国内有望向海外看齐

海外彩电龙头品牌盈利水平较高,黑电业务盈利水平甚至高于白电。2016年以前,三星的黑电相关业务平均营业利润率为3%左右, LG为2%左右;2016年以来,三星、LG的黑电相关业务平均营业利润率提升至6%左右,主要系QLED、OLED、8K、超大尺寸等高端电 视占比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大幅提升黑电公司利润率。横向对比白电巨头,惠而浦、伊莱克斯2016年以来的平均营业利润率为5%左右。 因此,海外黑电业务的盈利能力能够比白电业务更强,与国内市场显著不同。

格局:国内与海外存在明显差异,海外黑电对比白电竞争格局更优

核心在于竞争格局的差异,海外黑电集中度和首位度更高。我们认为,导致海外黑电盈利水平高于白电,与国内市场显著不同,原因 主要系垂直一体化和竞争格局的差异,其中竞争格局构成x核心的影响因素。国内市场黑电行业竞争一直较为激烈,利润率难以提升; 海外市场2016年以后,韩系电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产品结构不断提升,黑电行业的集中度和首位度显著高于白电,白电竞争非常激烈, 竞争格局的差异构成黑电盈利水平高于白电的核心因素。

格局:国产品牌海外份额提升空间广阔,具有轻资产运营优势

国产品牌海外份额持续提升,轻资产运营模式有望实现高利润率。目前国内头部品牌与韩系在东南亚市场的份额相当,在北美与欧洲 等代表性地区份额差异仍然较为悬殊,但是有上涨趋势,并且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国产头部品牌在海外市场普遍使用轻资产运营 模式,品牌效益和效率效益突出,随着市场份额提升、出货规模扩张,规模效应得以显现,国产头部品牌有望在海外市场实现高利润率, 从而提升整体利润率。

成本:面板周期对电视毛利率的影响弱化,下游利润率将维持平稳

面板价格周期对电视毛利率的影响削弱,头部品牌盈利水平稳定。回顾面板周期可以发现:1)x轮上行周期处于电视增量市场 (面板供不应求),面板价格上涨导致电视毛利率下跌;第二轮上行周期处于电视存量市场(面板供过于求),面板价格上涨主要系短 期供需失衡的影响,但电视毛利率降幅减小,毛利率变化主要受需求端影响,而非成本端。2)头部品牌如海信、三星、LG的毛利率受面 板价格波动影响更小,自主品牌出货量不断萎缩的长虹、康佳仍受影响。

成本:面板价格方差波动大小影响毛利率,当前上行周期方差减少

面板周期对电视毛利率的影响关键在于方差的波动,而非均值的大小,当前上行周期的方差减少,因此毛利率更加稳定。我们认为: 1)面板周期对电视毛利率的影响核心在于其方差的波动,而不是面板价格的大小,因为电视厂商能够通过结构和提价将成本压力传导给 消费者,如果面板价格快速上涨,电视厂商无法及时调价,因此毛利率会受到影响。2)第二轮上行周期的方差大于x轮,但是海信视 像的毛利率降幅更小,主要系竞争格局已改善。3)第三轮上行周期的方差(除55”)均比前两轮小,因此毛利率降幅可能也比以往小。

05. 企业如何估值?——从估值的角度分析

估值复盘:头部厂商盈利改善持续兑现,黑电价值得到重估

当前海信视像、TCL电子、创维集团的市盈率PE(2023E)分别为13倍、10倍、5倍左右。我们认为,随着面板周期属性逐渐淡化, 国内头部电视厂商的盈利持续改善,利润率持续提升,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估值对比:国内TOP3估值分位点较低,对比海外龙头仍有提升潜力

观察海信视像、TCL电子、创维集团的市盈率PE(TTM)、市净率PB(LF)近十年的变化,其中海信视像的PE中枢为20.01,当前 PE为13.71,PB中枢为1.41,当前PB为1.58;TCL电子的PE中枢为7.45,当前PE为21.37,PB中枢为0.96,当前PB为0.58;创维集团的 PE中枢为9.08,当前PE为8.70,PB中枢为0.71,当前PB为0.40。国内头部品牌的估值倍数均处于合理水平,但是对比海外龙头品牌 (三星电子、LG电子、VIZIO),随着国产头部品牌的国内外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估值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省心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

扫码一对一人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