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怎么写:附完整通用万能模板

x县2022年XXX财政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试点项目

—-x农作物秸秆原料化应用项目(一期)

实施方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怎么写:附完整通用万能模板

 

项目名称:x县2022年XXX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x县农作物秸秆原料化应用项目

建设单位:x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x县x村

编写时间:2022 年 4 月

 

 

第一章 项目摘要

1.1项目名称

1.2建设单位

1.3主管单位

1.4建设地点

1.5建设年限

1.6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1.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8效益分析

第二章 项目背景

2.1编制依据

2.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3.2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3.3分析结论

章 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

4.1主要产品方案

4.2产品质量指标

4.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4.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5项目生产工艺简述

第五章 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5.1主要原材料供应

5.2主要设备选型

项目实施计划

6.1地理位置选择

6.2土建方案

6.3主要建设内容

章 节能分析

7.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7.2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7.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环保评价

8.1环保设计依据及原则

8.2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8.3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第一章 项目摘要

1.1项目名称

x县2022年XXX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

秸秆原料化应用项目

1.2建设单位

x科技有限公司

1.3主管单位

x县农业农村局

1.4 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x县x村

1.5 建设年限

项目计划总工期12个月,一期6个月,二期6个月。

1.6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内容:本项目拟租赁厂房5000平方,租赁堆放场地20亩,改扩建秸秆纤维综合利用提取生产车间、仓库、办公楼、职工住宿区、平整半硬化租赁土地、购置秸秆纤维提取成套设备及配套设配等;项目建成后可年处理利用秸秆20万吨,年产纤维素5万吨,加工牧草饲料5万吨。

1.7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3200万元人民币月,其中一期1500万元,其中:车间改扩建及平整费用415万,设备购置费72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5万元。

资金筹措:本项目申请XXX财政资金300万,其余为企业自筹资金。

1.8二期1700万元。

资金筹措:企业自筹。

1.8 效益分析

“十四五”期间,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秸秆纤维综合利用行业着力推进转型升,依靠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和产品升,全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运行指标保持增长。为应对国内外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市场的变化,x大力推动并加快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工业转型升,秸秆纤维综合利用产业产品结构逐步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移,目前高端市场需求激增,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市场需求上升,供不应求。

该项目建设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推广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采用的技术成熟,环境零影响,运行费用少,抗风险能力强,符合XXX的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具有明显的投资优势和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恰合时宜且意义重大,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本项目开工后,将拉动当地购买力及就业;项目建成后,工人全部在当地招聘,能解决200人左右的就业,可创利税300万元左右,增加了地方及老百姓的收入,解决了当地x头疼的秸秆禁烧问题变废物为宝,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企业今后将立足当地为美化、亮化、振兴乡村经济做应有的贡献。

 

 

第二章 项目背景

项目方结合我国秸秆纤维综合利用行业发展较好的行业背景、秸秆纤维综合利用等相关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以及当前项目公司及项目实施地具备多方资源优势的情况下,提出的“秸秆纤维综合利用项目”。项目企业将充分利用建设地资源、能源、人力成本优势以及产业基础优势,将该项目打造成当地颇具规模的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开发生产基地。本次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快秸秆纤维综合利用行业结构优化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带动当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的意义。

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XXX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4、《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5、《中国制造2025》;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7、《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8、《现代财务会计》;

9、《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10、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

11、XXX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2.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据和指标
主要指标    
1 项目达产年设计生产产能 万平方米/年 30.00
2 总用地面积 35.00
3 总建筑面积 5000.00
4 总投资资金,其中: 万元 3200.00
4.1 建筑工程费用 万元 141.25
4.2 设备及安装费用 万元 51.00
4.3 土地租赁费用 万元 10.00
4.4 其他费用 万元 53.22
4.5 预备费用 万元 254.53
4.6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500.00
主要数据    
1 达产年年产值 万元 12000.00
2 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 11290.91
3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1946.83
4 年均净利润 万元 785.12
5 年均增值税 万元 115.06
6 年均所得税 万元 261.71
7 年均城建费及附加 万元 17.81
8 项目定员 160
9 建设期 六个月
主要评价指标    
1 项目投资利润率 % 22.98%
2 项目投资利税率 % 29.06%
3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 17.58%
4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 23.31%
5 税后财务净现值(ic=8%) 万元 808.01
6 税前财务净现值(ic=8%) 万元 1946.83
7 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 3
8 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 2.5
9 盈亏平衡点 % 31.77%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秸秆纤维素提取项目不仅提高了农产品废弃物的利用,更实现了农牧业废弃物对农业的高效发挥,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保护了环境。

3.1.1有利于促进我国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工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生活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生态文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现代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工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连续化和高效化已成为现代秸秆纤维综合利用业生产的主要方向,以减少中国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品生产设备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加大力度引进先进的秸秆纤维综合利用设备和技术,注重消化与吸收,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使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品生产向创新之路发展。本次项目建设将大力引进国内外x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设设施完善的现代化车间,通过先进的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加工技术和装备,促进我国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工业在新时期继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是加快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适时且必要。

3.1.2提升技术进步,满足秸秆纤维综合利用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

搞好秸秆纤维综合利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对于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并发挥优势要素,做大做强。秸秆纤维综合利用秸秆纤维综合利用的生产,技术已相当成熟,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已取得很大的成绩,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弥补我国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尖端技术的空白,还可有效满足秸秆纤维综合利用行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

从秸秆纤维综合利用企业来说,生产高端秸秆纤维综合利用既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是秸秆纤维综合利用企业“做精”的战略选择。随着秸秆纤维综合利用行业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从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开发高档次、高品位、高附加值产品,为行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注重从加工生产向前端设计研发、后端市场终端控制延伸,引导并创造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高品质产品开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面对一个变化迅速、日新月异、多元化、流行周期短的市场,项目企业将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在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生产效率来生产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快速生产出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先机,从而满足当前市场对秸秆纤维综合利用的市场需求。

3.1.3符合《中国制造2025》 “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特别提出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XXX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提高XXX制造业创新能力,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

生产制造业是XXX实施新能源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因此,项目实施符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部署。

3.1.4提升我国秸秆纤维综合利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的需要

本次项目以节能减排和提升品质为导向,实施多品种、系列化秸秆纤维综合利用研发生产,是与XXX产业政策密切相关的高端、高附加值、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的产品研发制造,公司坚持以产品创新为动力,加快研发高端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在产品定位上,本项目将主要向低排放、低能耗、高智能化控制、多功能综合使用、先进制造工艺、人机工程化设计等方向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3.1.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随着近年来国内秸秆纤维综合利用行业的蓬勃发展,项目企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优势资源,深挖潜力提升项目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本次“秸秆纤维综合利用项目”将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与人才优势,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购置先进的技术装备,采用规模化生产经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全力对秸秆纤维综合利用进行研发及生产,以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企业做大秸秆纤维综合利用的生产主业,延伸企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实现突破。因此本次项目的提出适时且必要。

3.1.6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除少数的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技术人员由项目公司解决外,新增员工均由当地招工解决,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下岗职工与闲置人口再就业,将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此外,项目的实施可带动我国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及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对于搞活国民经济、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2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3.2.1政策可行性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XXX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推动技术改造相关立法,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秸秆纤维综合利用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研究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项目导向计划,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

《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

全面贯彻x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为重点,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形成发展新动能,创造竞争新优势,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初步建成秸秆纤维综合利用强国。

在XXX及项目当地政策的倾斜和x的大力扶持下,科技、资本、土地、人才等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中介平台、融资体系建设、创新机制、人才引进等方面将有新突破,从而为该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本项目属于XXX鼓励支持发展项目,符合XXX大力发展产业链的战略部署,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

3.2.2技术可行性

本项目拥有专业研究机构和国际一流技术团队,从理论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形成多种技术路线研究应用体系。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应用阶段,该工艺适合我国的国情。本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可行。项目公司已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拥有国内一流的技术队伍,资金实力及人才优势较强。项目建成后将紧跟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发展步伐,不断缩短技术更新周期,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本项目技术水平的先进地位。

3.2.3管理可行性

本项目将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专门组建机构及经营队伍,负责项目规划、立项、设计、组织和实施。在经营管理方面将制定行之有效的各种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励制度,确保本项目按照现代化方式运作。

3.3分析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的相关产业政策,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建设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属于XXX鼓励类的建设项目,有当地x、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按XXX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施,项目符合当地产业规划的工业产业布局建设要求,项目设计可靠合理,是一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可见,本项目的社会及经济评价可行。

综合以上因素,本项目建设可行,且十分必要。

 

 

 

 

章 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

 

4.1主要产品方案

本项目主要生产秸秆纤维综合利用系列产品

4.2产品质量指标

项目产品严格执行XXX标准以及行业标准。

4.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项目产品的定价根据目前同类产品市场定价原则。初入市场,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选择较低价位入市,以更高的性价比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高市场占有率为提高盈利率提供可靠保证。当然,在此之前公司结合市场竞争状况,确定有利可图的销售目标。

4.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从本项目产品的生产规模主要从XXX及地方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如生产规模太小,则存在能源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不能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弊端,同时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生产规模过大,势必增加成本和增加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难度,市场推广度、综合服务满意度也难以到位,同时还存在投资风险过高等问题。

4.5项目生产工艺简述

4.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本项目确定产品生产技术方案时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合理性:力求精简,方便快捷;

2、工艺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三废”效果处理好;

4、加强对产品的检测。

4.5.2工艺技术流程及简述

 

 

 

 

 

 

第五章 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5.1主要原材料供应

1、主要原材料

项目所需主要原料为:农作物秸秆。

2、原材料来源

计划在全县各乡镇设秸秆收储点,收购秸秆。

5.2主要设备选型

5.2.1设备选型原则

1、设备性能先进

技术水平及装备水平先进,单位产品物耗、能耗低,加工程度和加工能力较高,设备运行稳定,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较高,连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较高安全性和卫生要求。

2、适用性强

与市场条件适应,有能力进行生产调节,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与原料和其他辅助材料加工要求适应;与工艺技术要求相适应,同项目生产能力相匹配,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与建设规模、产品方案相适应,满足现有技术条件下使用要求和维护要求;与安全环保相适应,确保安全生产,尽量减少“三废”排放。

3、可靠性高

设备成熟度高,采用已充分验证并使用的设备;生产稳定性高,不对人员造成危险;使用寿命长。

4、技术经济合理

设备选择尽量立足国内,国内设备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生产要求、质量要求等情况,再考虑购置国外设备;设备配置应均衡合理,考虑整条生产线配置综合经济性,选择投资小、成本低、利润高、经济合理设备选择方案。

5.2.2主要设备明细

本项目设备选择主要考虑降低物耗、能耗,提高装置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根据项目工艺技术的要求,本着科学、先进、可靠、运行维护方便、节能、环保等原则。

 


项目实施计划

6.1地理位置选择

建设地址:本项目建设地址选定在x村。

区位交通条件:夏店镇境内交通方便,区域内公路省道自成体系,离高速公路10公里。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县夏店镇,项目建设地点紧挨二公路,交通便利,可满足项目运输要求。

6.2土建方案

6.2.1总体规划方案

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

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办公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

6.2.2土建工程方案

本项目建构筑物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建设要求进行设计,采用轻钢结构、框架结构建设,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的规定及当地有关文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整个厂房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强调丰富的空间关系,力求设计新颖、优美舒适。 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车间厂房设有天窗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应选用气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

生产车间的建筑采用轻钢框架结构。在符合XXX现行有关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结构整体性能好,有利于抗震防腐,并节省投资,施工方便。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风设计,避免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耐火等为二;

屋面防水等为三,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

6.3主要建设内容

本次项目改扩建租赁厂方5000平方,平整半硬化堆放场地20亩。

序号 建设内容 规格/参数 数量 单位 单价

(万元)

总价  (万元)
(一) 车间改扩建工程         415
1 原料堆放池 10*10*5.3m ,3座 530 m3 0.07 50
2 除尘设备基础 φ21m 346.2 m2 0. 15 12
3 粉碎机地基处理 桩基 1 33 33
4 滚筒筛进料基础 φ18.3m 262.9 m2 0.07 17
5 滚筒筛阀门井 4.5*3.5*4.24 66.78 m2 0.1 15
6 封闭式火炬基础 2.8m*2.8m*0.8m 7.84 m2 0. 15 25
7 脱硫区 12.5m*9m*0.8m 112.5 m3 0.1 80
9 设备基础 配套 1 32.78 10
10 混合搅拌阀门井 钢混 1 2 20
11 厂区电气工程 配套 1 10 15
12 管道开挖及回填 配套 1 15 18
13 厂区防雷工程 配套 1 10 10
14 场地平整 非标 19980 0.0026 100
15 围墙 37砖混2. 1米高 470 0.075 10
(二) 设备购置 720
1 除尘设备 含秸秆进料箱,箱内搅拌器 4 20 80
 

2

 

粉碎机

秸秆粉碎  

5

 

 

6

 

30

 

3

除尘输送机 功率7.5kW  (变频防爆电机) , 混合型,转速480r/min ,桨叶直 径620mm ,带支架、手拉葫芦  

3

 

 

20

 

60

4 进料泵 Q=100m³/h ,扬程30m ,功率 18.5kw  (防爆电机) 10 5 50
 

 

5

 

 

滚筒筛进料输送机

含搅拌、筛料、履带  

 

1

 

 

 

 

200

 

 

200

 

6

 

滚筒筛

CSTR全混式搅拌器,物料浓度 7%,功率30kw (防爆变频电机), 转速16.7r/min  

1

 

 

30

 

30

7 正压保护器 正压保护器工作压力1800pa 1 1.5 1.5
8 负压保护器 负压保护器工作压力-490pa 1 1.5 1.5
9 罐内工艺管线与罐 体配套 含套管,观察窗,人口等 1 18 18
 

 

 

 

 

10

 

 

 

 

 

搓丝机进料输送机

设计存储压力:0.5-2kpa , 内膜 容积2500m3,设计流量850m3/h;

设计工作温度-40℃~+70℃ ,含 电控箱1台、气柜检测系统、外 膜供风系统止回阀、出风系统调 压阀、内膜安全水封 (正压保护 器) 、压力变送器、视窗、压板、 吹膜风机、测距仪 (物位计) 、 控制柜等。

 

 

 

 

 

1

 

 

 

 

 

 

 

 

 

 

42

 

 

 

 

 

42

11 料仓 Φ1500*4500 1 20 20
12 搓丝机 1000Nm3/h ,40kPa ,功率15kw (防爆电机) 1 22 22
14 磨料仓 Φ1500*4500 1 25 25
 

16

 

热水锅炉

额定功率1.4MW ,油气两用,出 水口温度90℃ ,热效率90% ,含 水箱,软化水系统  

1

 

 

20

 

20

18 高浓磨 含调压装置,计量装置及外供管 道 2 44 88
19 配电系统 含配电柜、 电缆、不含变压器 1 9 9
20 自动化控制仪表系 统 液位、温度、压力、流量等 1 15 13
21 防雷接地系统 满足国标要求 1 10 10
(三)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65
1 工程设计费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1 20 21
2 环评及环保验收费 含环评及环保验收 1 6 16
3 水土保持 含水土保持及验收 1 3 13
4 调试费 调试期3个月 1 15 15
总投资 1500

 

 节能分析

 

7.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201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

《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471-2008

《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GB18613-2012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7.2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7.2.1以全年的能源耗用量进行分析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折算系数 吨标准煤
1 290.30 万度 1.229 356.78
2 1.09 万M3 0.857 0.935
          357.72

7.2.2项目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

根据项目经济评价确定本项目工业总产值为12000.00万元,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生产法)]=2883.84万元。

7.2.3项目能耗指标的计算

本项目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标煤)为:0.0149吨/万元,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标煤)为:0.0403吨/万元。

7.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7.3.1工业节能

1、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原材料加工的余料,积组织回收用,对不能利用的废旧材料,按有关规定销售结合法经营的物资回收再生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按XXX规范及生产工艺,采用正确的操作步骤,尽量不使用的原料。

2、供配电设计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省电能为原则,生产设备、仪器设备及供电设备均选用耗能低、效率高的节能换代产品,配电室内安装低压电容器补偿屏,降低无功功率损耗,提高功率因数,节约能源消耗。光源选用科学、高效、节能的声光控制方式,严格实施绿色照明。

3、供水管网系统均采用合理的输送工艺,尽可能降低途中消耗。供热系统管道均采用保温设计,保温材料为聚氨酯保温层,x大程度的降低管道冷热损失。

4、项目建成后,根据各建筑物的功能、用电负荷、用水的性质,供水、供电系统在入口处均安装计量和节流装置。

7.3.2节水措施

节约用水是一项重大国策,是当前倡导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的重要举措。

为有效节约用水,本项目拟采用如下节水方案:

1、供、用水系统管路及设备,如阀门、水泵、冷却设备、储水设备、水处理设施及计量仪表等,均应选择节能型产品或按XXX有关 规范和产品标准的要求设计、制造、安装。

2、企业内各用水部门,由本企业安装计量分水表,车间用水计 量率应达到 100%,设备用水计量率不低于 90%。并保证计量水表的 完好率、检定率。

3、在给水系统中应采用良好的阀门,减少水资源的跑冒滴漏。

4、根据中国供水情况,应用内壁光滑的供水管材,减少管道沿程水头损失;降低供水能耗。

5、生产净循环水循环使用,减少废水排放,节约水资源。同时根据季节变化、机组生产情况及时调节机组冷却用水量大小,降低消耗量。

6、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以减少供水量,同时也就减少了供水能耗。

7.3.3建筑节能

1、建筑能耗指标

生产车间热指标为110W/平方米;办公楼和宿舍热指标为70W/平方米。

照明:照明照度标准为250LX。

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水平: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屋顶0.6;外墙0.55;地板0.5;

门窗密封性指标:不低于国标Ⅸ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III水平,相当于窗户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qL≤2.5m³/(m.h)

2、建筑围护结构:生产车间为保温隔热彩钢结构,外墙砌体结构为增加外墙保温层;供热管网在与室外空气接触、非采暖房间处采用50mm厚岩棉管壳,降低管道冷热损失。

3、供热、空调制冷系统按设计负荷设置,并有调节控制装置及能量计量仪表。

4、门窗采用中空门窗,照明要确定科学的照明控制方式,选用高效节能照明光源,在室内照明控制中,主要采用声控、光控、红外等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减少照明用电和延长照明产品寿命。

5、建筑材料使用节能环保新型墙体材料。

7.3.4企业节能管理

企业节能管理包括:制定节能规划,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完善能耗定额、统计等基础工作,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标准要求,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定期开展能源平衡测试和能源审计。要把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具体责任人,实施节奖超罚措施。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办法,采取分类指导、监督检查、统计公报、信息交流等措施,加强节能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环保评价

 

8.1环保设计依据及原则

环境保护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各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对污染进行联合防治,以达到XXX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和规定。

1、《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照明光源(HJ 2518-201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8、《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

8.2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8.2.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空气的影响

扬尘是施工期间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各种无组织排放源。其中场地清理、土方挖掘填埋和物料运输等工序产尘量较大,而材料堆存、建筑机构施工、设备安装等工序产尘量较小或不扬尘,而且扬尘还受风向、风速、湿度等气象条件影响。由于污染源多为间歇性源并且扬尘点低,因此只会在近距离内形成局部污染。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未经充分扩散稀释就进入地面呼吸带,将会给现场人员的施工、生活、健康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2.项目实施过程中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区的冲洗废水、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等。冲洗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料等建材的洗涤,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BOD、COD等。冲洗废水的排放特点是间歇式排放,废水量不稳定。施工中往往用水量无节制、废水排放量大,若不采取措施,将会在施工现场随意流淌,对周围水环境及景观造成一定影响。

3.项目实施过程施工噪声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马达的轰鸣及喇叭的喧闹声。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主要影响是施工噪声,其辐射范围较广,昼间x大距离近150米,夜间影响更为严重。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由于土石方挖掘等将会产生大量土石方、淤泥、废建筑材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各施工阶段的固体废物只要及时清运,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5、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该项目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基础土方作业所带来的土壤裸露。该项目建设完工投入营运后,区域内建筑、周边水泥路面和局部裸露绿化用地,路面、路基固化,绿化系统的泥土设有流失防护设施,同时区域建设符合XXX规范的排水系统,区域范围内的降雨将收集排附近的市政排水管网内,区域植被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水土流失现象逐步减小。

8.2.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本项目主要生产线设备均为先进、成熟、可靠的设备,具有较高的环境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其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包括:废水、固废和噪声等污染。

1、废水

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产用水为循环用水,无污染可循环使用,该项目无有毒有害工业废水产生。

2、固废

目排放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员工日常的生活垃圾;

3、噪声

项目的噪声源主要为生产线及配套设施中机电设备产生的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

8.3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8.3.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1.控制生态影响的初步方案

为减少建筑物施工时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拟定施工方案时工程建设单位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应按规定地点处理弃土,并不定期的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同时,应考虑基础开挖、道路施工及场地平整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并对临时性松散表土作适当压实处理,在坡面>25°时要做护坡处理,性坡面种植草皮。

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他们采取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2.控制噪声影响的初步方案

为了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在居民点200米的区域内,不允许在晚上十一时至次日上午六时内施工,同时应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必须在夜间施工又可能影响居民环境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采用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或居民集中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声学环境质量。由于项目施工区为矿区,周围几乎没有居民居住,所以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3.控制生活垃圾污染的初步方案

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的食宿将安排在工作区域内。这些临时住宿地的排水和生活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集中收集送至城市垃圾处理站一并处理。

4.控制水污染的初步方案

对于施工中的冲洗废水,建议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废水沉淀池一座,收集施工中所排放的各类废水,废水经沉淀后,仍可作为施工用水的一部分重复使用,这样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轻了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

5.控制水土流失的初步方案

拟建工程尽量保持用地地形和土壤原貌,保护用地内的土地资源;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合理进行绿化系统的建设;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水环境质量;并保持厂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8.3.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1、废水

生产废水经排水沟收集到沉淀池沉淀后,作为生产冷却水循环回用于生产过程中,不外排。

生活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标后,排入厂外污水管网。

2、固废

一般废包装材料、生活垃圾交由当地的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3、噪声

(1)在工艺设计上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所有设备的噪声均小于85dB(设备外1米)。

(2)在厂区平面布置时,将噪声源较集中的主厂房布置在厂区的XXX,其它噪声源亦尽可能远离厂界,以减轻对外界环境的影响。

(3)主要噪声设备还采取隔声、消声、减震等降噪措施。泵类电动机安装消声器、风机采取隔振和消声措施,动力设备采用钢砼隔振基础,管道、阀门接口采取缓动及减振的挠性接头(口)。

(4)加强绿化

因此,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无不良影响。

8.3.3 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实行一机构、二管理。公司设专职环保安全机构,负责管理全厂的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工作;车间设兼职环保安全员,负责本车间环保安全的日常工作。

综上,对项目产生的污染经妥善处理后,实现了原料化和无害化及资源化,因此,项目生产污染对周围没有影响。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对环境影响的部分将严格把控做到符合各项环保标准的要求达标排放。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省心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

扫码一对一人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