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设备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国内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1.1 定义:工控设备分为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

工控设备主要分为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并通过系统集成形成满足 下游需要的自动化设备。工控设备涉及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等多个学科,技术 壁垒高,处于工业自动化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工控设备是利用工业自动化技术对工业 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工具的总称。其 中,控制层产品主要用于控制生产制造过程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变量或物体位置、 倾斜、旋转等参数,如 DCS、PLC 等;驱动层和执行层产品则根据控制层发出的具 体指令驱动执行层设备执行相关动作,如伺服系统、变频器、电机等;传感层产品主 要负责感应、测量、反馈内外部信息并传输相关信号,如视觉系统、编码器等。以上 设备系统集成后可完成离散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

工控设备下游行业可分为 OEM 型市场和项目型市场,二者占比各 50%左右, 且 OEM 市场占比在逐年提升。OEM 市场多以设备的批量供应为主,少数会提供解 决方案;项目型市场是指工程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施。2009、2018、2020 年OEM型市场和项目型市场份额分别为42.6%/57.4%、50.1%/49.9%、51.1%/48.9%, OEM 型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且超过了项目型市场份额。

 

 

据工控网统计,2019年 OEM下游应用市场机床工具占比x大,比重高达21.0%; 其次为电子制造设备,占整体应用市场比重为 10.0%;风电行业占整体应用市场比 重为 8.0%。OEM 型市场下游主要包括:纺织机械、机床工具、塑料机械、橡胶机械、 食品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起重机械、暖通空调、矿用机械、电梯、造纸机械、 电子制造设备、建筑机械、交通运输工具、电源设备、医疗设备、风电等。 据工控网统计,2019 年项目型市场下游应用化工行业占比x大,比重高达 24%; 其次为石化行业占整体应用市场比重为 15%;市政行业占整体应用市场比重为 13%。 项目型市场下游主要包括:石化、化工、冶金、市政、公共设施、油气、建材、矿业、 造纸、电力、汽车。

1.2 短期:后疫情时代制造业复苏明显

2022 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保持正值且走势趋于稳定,第二产业投资 额累计同比增长稳定在 10%以上,我们预计未来制造业投资也将保持稳定。2022 年 2 月份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由 12.2%下降至 2022 年 12 月的 5.1%, 但降低幅度越来越少,走势趋于稳定。第二产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近 6个月保持在 10%以上同比增长。我们预计 2023 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将保 持稳定,甚至会有较小的上升趋势。

2023 年 2 月,制造业 PMI 和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 PMI 均返回荣枯线以上,分 别为 52.6%、53.7%、52%、51.2%,我们预计 2023 年制造业将复苏。从 2022 年 10 月-2023 年 2 月的制造业 PMI 和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 PMI 数据来看,大型制造企 业率先恢复生产经营情况,中小型制造企业紧随其后。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项目型市 场,中小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制造装备和上游元器件以及下游 OME 市场,其订单 和利润改善,将支撑整个工控设备行业的增长。

 

 

1.3 长期:国内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2021 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为 8.37%,而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全 球的比重为 30%,我们认为相比中国腾飞的工业,中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水平还较 低,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和预测数据,2020-2023 年中国 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的全球占比分别为 6.6%、8.37%、8.76%、9.26%,不足 10%; 而 2020-2023 年全球和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 2.29%和 14.52%,中国 领先全球。而根据XXX统计局和工信部数据,2012 年和 2021 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 22.5%和 30%,未来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相比中国腾飞的工业, 中国工业自动化水平明显发展滞后,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2020 年后中国新生人口急剧下降,预计总人口将在“十四五”时期陷入负增长, 且将于 2031 年左右进入占比超过 20%的超老龄化社会,劳动人口将严重不足,机 器人换人和智能制造迫在眉睫,我们认为处于机器上游的工控设备需求有望高增。根 据国际统计局七普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人口达 14.1 亿,出生人口较 2019 年下降 260 万,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 13.5%;2021 年出生人口降至 1062 万人,创 1949 年以来新低,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 14.2%,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少子 化、不婚化三大趋势加速到来。根据育娲人口预计,2031 年左右进入占比超过 20% 的超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速上升至 2055 年的约 35%。

 

 

智能制造将促进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装备、3D 打印等领域市场规模 将大增长,从而促进上游工控设备的增长。智能制造技术包括自动化、信息化、互 联网化和智能化四个层次,从前往后逐步发展,自动化是实现信息化、互联网化、智 能化的基础,而后三者又促进了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即促进了工控设备的快速发展。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2027 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增 长空间较大,其中属于工控设备下游的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装备、3D 打 印市场规模将分别从 400 亿元/3800 亿元/2400 亿元/200 亿元增长至 1800 亿元/5700 亿元/2900 亿元/9500 亿元,6 年增长率分别为 450%/150%/120.83%/4750%。

2 政策驱动+技术完善+新需求+成本占比提升促进国产替代

2.1 高端 DCS/PLC/伺服/高压变频器等具有较大的国产化空间

国产工控设备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还较小,且增速较快。根据 GIR、MIR、华 经产业研究院数据,DCS/小型 PLC/大型 PLC/伺服系统全球和国内市场规模分别为 239 亿美元/119.2 亿元、56 亿美元/77 亿元、56 亿美元/77 亿元、375 亿美元/233.27 亿元,2018-2021 年国内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分别为 19%、5.74%、5.74%、15.86%。低 压变频器和高压变频器全球市场规模合计 115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分别为 436.6 亿 元和 147.24 亿元,2018-2021 年国内市场复合增速为 10.52%和 6.22%。步进系统 国内市场规模为 10 亿元,2018-2021 年复合增速约为 7-13%。

国产品牌 DCS、步进系统市占率已超过国外品牌,变频器、伺服系统、中小型 PLC 市占率低于国外品牌,但正在加速替代且具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大型 PLC 主 要是国外品牌为主,国产品牌正在突破。根据 GIR、MIR、华经产业研究院,DCS/ 小型 PLC/大型 PLC/伺服系统/低压变频器/高压变频器/步进系统的国产化率分别为 55.72%、21%、1%、30%、74%、26%,还具有较大的国产化空间。

 

 

中国 DCS 市场已进入相对稳定和成熟的时期,且本土厂商强势,市占率高达 56%。根据智研咨询整理数据,2021 年我国 DCS 市场规模达到 111.2 亿元,三年 CAGR 为 19%。市场前 9 大厂商中智深控制、和利时及中控技术等中国厂商占比合 计 56%,相比 2020 年的 54%增加 2pct,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国产伺服占比 30%左右,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根据 MIR 数 据,我国伺服系统市场主要被安川、三菱、松下等日系厂商和西门子等欧美厂商占据, 2020 年和 2021 年,国产厂商汇川科技和禾川科技占比分别为 9.8%/16.3%和 3%/4%, 占比共提升 7.5pct。

根据 MIR 数据,中国大型 PLC 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垄断,国内厂商正在突破, 占比约 1%。根据 MIR 数据,2021 年中国大型 PLC 市场中排名x的西门子和排名 第二的欧姆龙占市场份额为 49%/15%,且分别比 2020 年增长了 1pct/3pct,2021 年 仅台达占比 1%,国际厂商在中大型 PLC 市场中占垄断地位。 根据 MIR 数据,中国中小型 PLC 市场内资品牌占比 21%左右,国外品牌强势,但国产替代趋势明显且空间较大。2021 年中国中小型 PLC 市场中前 2 家占比 59%, 均为国际厂商;前 8 家中有汇川技术、信捷电气 2 家本土厂商,合计占比 14%,相 比 2020 增长 1pct。

 

 

国内品牌变频器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与国外品牌形成相抗衡的局势。根据华经 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2021 年中国变频器市场份额中,欧美占比 44.6%,中国本土 产品占比 45.3%,日韩占比 13.1%。中国变频器细分产品中包括高压变频器和低压 变频器,随着高效节能的市场需求与XXX鼓励政策驱动下,高压变频器规模占比逐年 增长,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低压变频器占比 74%,高压变频器占比 26%。

中国工控市场目前形成了欧美、日韩、国产品牌三足鼎立的局势,国产市场份额 稳定增长。以低压变频器、小型 PLC、伺服系统为例,2021 年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分 别提升 1.4pct/3pct/3pct。

2.2 国内中低端产品正在替代,高端产品正在突破

工控产品目前中低端产品( DCS、中小型 PLC、低压变频器、中低端伺服)正 在替代,高端产品(大型 PLC、高压变频器、高端伺服)正在突破。x常见的控制层 产品包括 DCS 和 PLC,驱动层包括变频器,执行层包括伺服系统和步进系统,传感 器主要为传感器。控制层产品x核心的部件为芯片、实时操作系统、实时以太网、高 可靠控制算法、工业软件;驱动层x核心的部件为芯片、实时以太网、功率部件;执 行层x核心的部件为芯片、实时以太网、高精度编码器、功率部件;传感层x核心的 部件为光电器件和特殊材料。

2.2.1 控制层:DCS 和中小型 PLC 正在替代,大型 PLC 正在突破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即集散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模块、通信 模块、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组成,用于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和监视功能。 其主要特点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 DCS 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核电、制 药、冶金。

 

 

根据智研咨询整理数据,2021 年我国 DCS 市场规模达到 111.2 亿元,三年 CAGR 为 19%。由于 DCS 市场集中度高且以中大型项目为主,存在规模效应,未来 有进一步国产替代的空间。DCS 是流程工业的大脑,下游应用集中度高,根据头豹 研究院整理数据,化工及电力合计市场占比超过 60%,而化工、电力、石化三者合计 市场占比高达 80.7%。

国产品牌在参数上与国际品牌差距不大,中低端产品已经替代,高端产品正在替 代。DCS 的重要指标包括可靠性、开放性、灵活性、实时性和接入规模,目前国产 厂商(智深控制、和利时及中控技术)在产品上已与国际品牌差距不大,中控技术份 额领先其他国内外品牌。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称 PLC),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数字逻辑控制器,可以 将控制指令随时加载存储器内存储与执行。按 I/O 点数分为小(256 点以下)、中(256- 2048 点)及大型(2048 点以上)PLC。PLC 由 CPU、指令及资料存储器、输入输出 单元、电源模块、数字模拟等单元所模块化组合成。PLC 可接收及发送多种类型的电 气或电子信号,并使用他们来控制或监督几乎所有种类的机械与电气系统。

 

 

根据未来智库整理数据,2021 年全球 PLC 市场规模为 112 亿美元,5 年 CAGR 为 5.55%,预计 2022-2026 年 CAGR 为 3.37%。而中国市场增速高于全球,2021 年中国 PLC 市场规模为 153.57 亿元,5 年 CAGR 为 5.74%,预计 2022-2026 年 CAGR 为 4.65%。

从市场结构来看,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我国中大型 PLC 和小型 PLC 大致平分市场,2021 年市场份额均占比分别为 50.19%和 49.81%。

国产品牌中小型 PLC 与国际品牌在产品上差异不大,大型 PLC 在 I/O 点数和可 靠性上尚有差距。PLC 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 I/O 点数、扩展模块数量、脉冲输出通道 数、通信协议的支持程度、编程语言的支持程度。中小型 PLC 的性能指标与国外品 牌已无差距,大型 PLC 在 I/O 点数和可靠性上尚有差距,主要原因系大型 PLC 需求 场景较少,终端客户不愿切换新的品牌,国产 PLC 厂商不愿投入过多的研发经费。

2.2.2 驱动层:国内品牌变频器与国外品牌形成相抗衡的局势

变频器是可调速驱动系统的一种,是应用变频驱动技术改变交流电动机工作电 压的频率和幅度,来平滑控制交流电动机速度及转矩。x常见的是输入及输出都是交 流电的交流/交流转换器。变频器主要分为低压变频器(低于 690V)、中压变频器(690- 3kV)和高压变频器(3Kv-10kV)。变频器控制技术包括正弦脉宽调制(SPWM)、电 压空间矢量(SVPWM)、矢量控制(VC)和直接转矩控制(DTC)等。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 年中国低压变频器和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分别 为 466.2 亿元和 159.78 亿元,近三年 CAGR 分别为 10.52%和 6.22%。低压变频器 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分布在起重、电梯、纺织、冶金、电力、石油石化、市政、建筑、 建材等领域。高压变频器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分布在冶金、电力、石化、采矿、市政、 建材等领域。

变频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在 0.5Hz 时能输出的启动转矩、频率范围、频率稳定精度、频率分辨率,目前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在产品大部分性能参数上并无差距, 欧美品牌主要在控制技术、产品可靠性、通用性上有一些优势,且欧美品牌行业解决 方案和工业积累也具备优势。

内资品牌如汇川技术、英威腾、伟创电气等在低压变频器领域产品矩阵完善,且 主要参数与国外品牌差距不大。欧美品牌主要在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行业解决方 案和工艺积累上具备一些优势。

内资品牌在高压变频器领域才刚起步,产品布局相对较少。国外品牌在产品效率、 可靠性、通用性上具有一些优势。

2.2.3执行层:高端伺服正在突破,步进电机已经替代

伺服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伺服系统使物体 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的自动 控制系统。

 

 

伺服系统按照功率大小可以分为小型伺服、中型伺服和大型伺服系统,根据中商 产业研究院数据,上述类型分别占比 45%、37%、18%。大型伺服是指系统功率大于 5KW,主要用于驱动重型机械设备。中型伺服是指功率介于 1KW 和 5KW 之间,在 OEM 市场得到广泛应用。小型伺服是指系统功率小于 1KW,主要应在在中低端 OEM 市场。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 年国内伺服市场规模为 233.27 亿元,2018- 2021 年 CAGR 维 15.86%。2019 年相比 2018 年有所下降,主要系中美贸易环境波动导致电子、工业机器人、机床等领域需求不振。伺服系统行业下游应用广泛,2021 年,电子制造设备、电池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包装机械和光伏设备的应用占比依 次为 22%、13%、12%、9%、7%。

从产品参数上看,国产品牌与国外品牌差距不大,目前差距主要在产品的稳定度、 行业的认知和工艺的积累上。伺服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编码器分辨率、电机过载 能力、电机x高转速、频率响应速度。目前国内厂商已经具备自主研发伺服驱动器、 伺服电机和高端编码器的能力。

步进系统由步进电机和步进驱动器构成,步进电机按照驱动器发出的指 令脉冲工作,按照设定的方向转动相应的角度;通过控制脉冲个数可以控制角 度位移量,达到准确定位。通过控制脉冲频率可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加速度, 达到准确调速。

 

 

根据雷赛智能招股说明书,2020 年步进系统市场规模约 8.5 亿元。根据中金企 信数据,2017-2022 年,我国步进电机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 7~13%左右的年增 长速度。其中,工业自动化领域,年均增速将维持在 20%以上;办公自动领域,保持 在 0-10%之间;印刷设备制造领域,保持在 6~10%的水平;家用电器制造领域,增 速将会放缓;中长期,数控机床行业的产量将会有所回升,应用在数控机床上的步进 电机将有所增长。 伺服系统在控制精度、过载能力、响应速度、低频特性上优于步进系统,但步进 系统价格低,适合较多低端制造业领域。伺服系统主要应用于数控机床加工设备、影 像测量、电子半导体设备、工业机器人、纺织服装加工设备等领域,步进系统主要应 用于主要应用于雕刻机、电子加工设备、医疗、电池生产设备、自动生产线设备等领 域。

2.3 政策驱动+产品完善+新需求+成本占比提升促进国产替代

政策驱动:工控设备涉上游零部件涉及芯片、操作系统、材料等众多关键领域, 随着国际间贸摩擦加剧,以及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工控设备实现自主可控是保 证工业安全的必要前提。我们认为在政策驱动下,工控产品国产替代加速。工业自动 化作为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先进行业,是我国重点关注的发展方 向。

产品完善:国内工控企业由单产品拓展至多产品,产品矩阵逐渐完善且产品性能 在绝大多数场景均能满足客户要求,且初步具备解决方案的能力,加之国内厂商服务 优于国外,故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工控企业能够在众多领域实现国产替代。根据工控网, 在全球范围内,西门子、三菱、ABB 工控产品覆盖x广,日系厂商偏向于伺服和电机 等精密系统,应用于离散自动化。德系厂商偏向于大型控制系统和大功率驱动系统, 流程自动化和离散自动化均有覆盖。国内厂商起步较晚,正在从单产品发展至多产品, 在 DCS、变频器、中小型 PLC、伺服,以及在新的专用领域(光伏、锂电设备)积 累较多,初步具备解决方案能力。

 

 

新需求: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电动工程机械、光伏、锂电、半导体等新的制造 需求将助推工控设备国产替代。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 2023 年 2 月 渗透率达到 31.6%,我们预计 2025 年渗透率将提升至 46%。而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数据,2022 年中国电动叉车渗透率已超过 60%。参考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动叉车渗 透率的提升速度,我们预计电动工程机械渗透率将于 2025 年达到 25%,在此电动化 和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和电动工程机械电控、电驱、伺服系统等工控设备需求高速增长,同时上游零部件和汽车电子的制造需求也将增加工控设备在 OEM 领域的需求。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数据,预计 2022年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为 2485.4亿元, 2019-2022 年复合增速为 39.82%,我们认为高速发展将带动伺服系统和控制系统的 发展。半导体设备主要包括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离子注入机、测试机、 分选机、探针台等设备,属于半导体行业产业链的技术先导者。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 发展,中国将成为全球x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根据高工锂电和 CPIA 统计数据,2021 年我过锂电设备和光伏设备增速分别高 于 50%和 20%,拉动国产工控设备需求高速增长。我们认为随着锂电、光伏技术的 高速发展,工艺迭代较快,故需要下游设备厂商快速升解决方案,且提供高质量的 服务,国产设备厂商在该领域具备优势,故将加速工控设备的国产替代。

 

 

成本占比提升:我们认为工控设备在自动化设备的成本占比越来越高加快了工 控设备的国产替代进程。长久以来客户不愿将工控从国外品牌替换为国内品牌,是因 为工控设备在自动化设备的成本占比较低,且替换成本较高(软件生态学习成本、可 靠性验证时间成本等)。但随着制造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单个 设备上工控设备越来越多,工程设备在自动化设备的成本占比越来越高,故客户为节 省成本和获得更好的服务,会将国外品牌的工控设备替换为国产品牌。 以钻孔设备为例,发展分为 3 个阶段。第 1 阶段上下料和定位均为手动,只需 2 个轴就能完成钻孔工艺流程;第二阶段,自动上下料,但工件需要定位,共需要 10 轴完成该工艺流程;第三阶段,自动上下料,工件无需精确定位,机器视觉方案确定 工件位置后,钻孔机构移动到相应位置进行转孔,工序 11 轴,1 个工业相机系统。 共工控设备需求越来越多,成本占比越来越高。

政策驱动+产品完善+下游新需求+工控设备成本占比提升,内资品牌增速领跑全 球,以伺服领域为例,根据各公司年报,汇川技术在 2021 年通用自动化执行层营收 增速为 99.10%,禾川科技、伟创电气、雷赛智能 2021 年伺服领域营收增速超过 40%, 我们认为未来内资品牌将保持该趋势,实现进一步的国产替代。国产品牌近 12 年持 续采取定制化与低价策略抢占外资品牌份额,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2021 年中国 伺服系统市场份额占比x高的仍是日本等外资企业,但是国产企业占比大幅度增高, 其中汇川技术 2021 年市场占比 16.3%,上升 6.5pct。就增速而言,禾川科技、汇川 技术、雷赛智能、伟创电气等国产品牌增速领先,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3 内资企业赛道切换、管理变革和渠道升带来新增长

3.1 内资品牌赛道切换带来新动力

从工控产品技术难度来分析,PLC 难于伺服,伺服难于变频器,国内工控企业 产品矩阵逐渐完善,从单产品切换到多产品,我们认为将带来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从 产品结构看,工控企业各具优势,有以 PLC 为主要产品并向伺服拓展的,如信捷电 气;有以伺服为主要产品并向 PLC 拓展的,如禾川科技、雷赛智能;有以变频器为 主要产品并向伺服和 PLC 拓展的,如伟创电气等。

从下游行业来看,工控企业纷纷布局需求旺盛的新兴领域(光伏、锂电、新能源 汽车、半导体等),我们认为新领域的需求将提升国产工控设备渗透率。以锂电设备 和光伏设备为例,根据高工锂电和 CPIA 统计数据,2021 年增速分别高于 50%和 20%,拉动国产工控设备需求高速增长。工控龙头汇川技术和英威腾在新能源汽车和 轨道交通领域业务增长迅猛,收入占比高达 20%以上,而禾川科技光伏锂电业务占 比超过 40%,雷赛智能以运动控制系统为主要技术,布局光伏、锂电、机器人、半导 体等精密运动控制下游市场,英威腾网络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约 35%。

 

 

从战略布局来看,工控企业逐步从 OEM 市场切入项目型市场,由提供单产品到 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粘度和整体设备价值量,进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根据 MIR 和工控网,2021 年我国工控自动化行业规模为 1970 亿元左右(不含整机),其 中离散自动化和流程自动化占比约为 65%/35%。其中流程自动化中主要以中大型 PLC、DCS、中高压变频器等为主,市场格局稳定。而离散自动化中主要以中小型 PLC、 伺服为主,且下游多为 3C、通信、汽车电子、光伏、锂电设备等新型领域,国产工 控设备渗透快。

3.2 管理变革和渠道升提升企业效率

在研发流程方面,由于工控产品多为硬件产品和项目型产品,故适合采用集成产 品开发(IPD)流程,加快产品研发效率,提供产品质量,降低研发成本。采用 IPD 流程的典型代表企业为汇川技术、禾川科技、伟创电气、雷赛智能。微观的 IPD 是指 产品集成开发流程;中观的 IPD 是指包括 PDP、市场管理和产品规划及需求管理过程的产品创新管理体系;宏观的 IPD 是指端到端的产品管理。

在商业流程方面,工控企业多采用 LTC 流程(Leads To Cash),是线索到回款、 端到端贯穿公司运作的主业务流,保证企业资源产生x大化收益。采用 LTC 流程的 工控企业有汇川技术、雷赛智能、英威腾等。LTC 流程是从营销视角建立的 “发现 销售线索-培育线索-将线索转化为订单-管理订单执行/汇款”,端到端的流程。

 

 

以汇川技术为例,工控企业早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单产品阶段;2)多 产品和业务阶段;3)解决方案提供商阶段。为适应这些阶段,组织架构也随之变化: 1)职能部门+行业子公司;2)职能部分+产品线;3)职能部门+事业部。目前沿袭 此类组织架构变革线路的公司有汇川技术、雷赛智能、伟创电气、英威腾。

在销售渠道方面,标准产品适合采用经销模式,经销比例越高,产品销售能力越 强。而公司演变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后,大客户或项目型市场占比提高,直销将更为合 适,故工控企业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直销和经销的比例也随之变化。目前汇川技术 销售渠道完善,而英威腾、雷赛智能、伟创电气、禾川科技、信捷电气经销比例大于 直销,随着解决方案类业务占比的提升,这些公司正在发展大客户战略和直销模式。

4 看好具有核心技术且拓展新领域的公司

4.1 工控设备公司将受益于整个行业的景气度提升

我们认为工控设备公司将受益于整个行业的景气度提升,2021 年汇川技术、禾 川技术、伟创电气、雷赛智能、英威腾等营收增速均高于 20%。根据 HIS 和工控网 数据统计,中国工控自动化设备占全球 12%-14%左右,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国内 工控自动化行业 2015-2020 年复合增长率为 8.09%,高于全球增速 2.35%,加之下 游新兴领域需求旺盛和国产替代,内资品牌增速领跑全球。

 

 

运动控制、伺服系统市场空间广阔,2022 年 Q1-Q3 工控领域公司变现不一,但 整体增速较大。我们认为随着疫情管控政策的调整,2023 年工控需求有望高增。以 3C、锂电、光伏、物流、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制造领域需求高增,工程机械、电 梯等传统制造需求有望复苏。而随着国内工控企业产品阵列不断完善,加之工控行业 自主可控的趋势,国内工控企业将在新的下游领域快速发展,抢占外资份额。

4.2 看好具有核心技术且拓展新领域的公司

汇川技术——工控行业龙头,多业务齐头并进,持续变革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 公司成立于 2003 年,2007 年以前聚焦变频器单一产品,并针对电梯、空压机等领域 个性化市场推出一体化砖家,实现该领域的进口替代。2008-2012 年,公司拓展产品 矩阵,布局 PLC、伺服、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定位为工控自动化控制产品提供商。2011-2018 年,公司通过多次并购,实现向工业机器人、轨交牵引等领域布局,定位 为一流工业解决方案提供商。2019 年至今,公司紧跟智能制造大趋势,持续巩固自 动化、电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优势,并发力工业机器人和轨交牵引领域,定位为智 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变革来适应新的业务发展,从行业子公司 变为产品线再变为事业部,持续提高企业竞争力,巩固龙头地位。

汇川技术基本盘稳定,多业务同步发展贡献高速增长。截止 2022 年上半年,根 据 MIR 统计数据,汇川技术通用伺服系统国内市占为 21.6%,排名x;低压变频 器市占 14.8%,排名第三,前二均为国际品牌,超第四名英威腾(市占 5%左右)接 近 10 个百分点;公司小型 PLC 市占 10.7%,排名第二;新能源汽车电控产品市占 9.3%,排名第三。截止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通用自动化、电梯、工业机器人业 务分别占比 55.14%/21.22%/2.56%,新能源和轨道交通业务合计占比 21.08%。通用 自动化板块,公司 2016 年-2021 年 CAGR 超 70%,未来仍有较大上升空间。电梯 大配套是公司业务中x稳固的基本盘,老旧电梯加装,有望进一步提升电梯需求。新 能源汽车和轨交牵引板块,受益于下游新能源行业的高速成长,未来电机电控业务有 望快速增长。

禾川科技——国产高端制造领XXX者,公司从伺服拓展至 PLC 领域,下游锂电、 光伏、机器人领域将带来公司业绩高增长。公司成立于 2011 年 11 月,2022 年登陆 科创板,从单产品发展至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从伺服切入到 PLC 领域,并以 此为核心,研发上游控制领域的芯片,实现自主可控且降低成本。截止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伺服系统和 PLC 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 82.92%和 9.12%,未来 PLC 产品 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公司积向上下游拓展,目前涉足工控芯片、传感器、编码器、 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等高端领域,实现了工业自动化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 及终端应用的全覆盖。公司下游进入锂电、光伏、机器人等优质赛道,绑定先导智能、 宁德时代、隆基股份、奥特维、拓斯达、埃夫特、卡诺普等头部大客户,打开新的成 长空间。

信捷电气——小型 PLC 领头企业,PLC 和伺服业务稳健增长。公司成立于 2008 年,从做小型 PLC 起家,后切入伺服驱动领域,并通过提供针对垂直应用场景的整 体解决方案来稳固小型 PLC 的领头地位。现已拥有 PLC、驱动系统、人机界面(HMI)、 智能装置四大产品线。包含智能机器视觉系统、基于示教的机械臂、机器人等前沿产 品和信息化网络在内的更全面的整套自动化装备。2018-2021 年,公司从小型 PLC 向大型 PLC 扩展,PLC 业务 CAGR 为 23%;同时通过 PLC 带动伺服业务,伺服业 务营收 CAGR 为 49%。公司深耕纺织、包装等传统行业,提供客户粘度。并积开 拓光伏等新兴领域,提升企业潜力。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伺服、PLC、HMI 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40.9%、39.69%、16.36%,伺服收入以超过 PLC,但由于伺服和 PLC 的配比一般为 4:1,故伺服还有大的成长空间。

伟创电气——电气传动领头企业,下游布局电动工程机械领域;同时切入工业控 制领域,拓展伺服和 PLC 产品,下游布局新兴领域,发展进入快车道。公司成立于 2005 年,从单一通用变频器业务拓展至伺服系统、PLC、行业定制化专机和系统解 决方案等多个领域。从收入结构看,截止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变频器、伺服系统及运动控制器营收占比分别为 72.93%和 22.89%,伺服系统和运动控制器增长空 间大。变频器领域,公司聚集节能减排和行业差异化领域,行业专机持续放量,在 现有起重、矿山机械等优势行业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如电动工程机械的高速电机驱动 等新行业。公司x新第四代高性能变迁,有望实现大功率传动领域的进口替代。

雷赛智能——步进系统和运动控制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从步进系统和运动控 制卡拓展至伺服系统和 PLC 产品,下游布局光伏、锂电等新兴领域,并已获得客户 认可。公司成立于 1997 年,由麻省理工学院机器人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创立,公司始 终以技术为导向,稳步发展。公司聚焦运动控制领域 20 年,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 半导体、激光、机器人、机床、医疗等高端领域,步进系统国内x,运动控制卡国 内并列x(另一企业为固高科技)。2018 以来公司积布局伺服系统和 PLC 领域, 并已获得光伏、物流等领域头部客户的认可。从收入结构看,截止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步进系统、伺服系统、控制系统营收占比分别为 49.75%、27.04%、15.64%。 伺服系统和控制系统任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英威腾——变频器和 UPS 电源领域领头企业,切入新能源汽车电控领域和光伏 逆变器领域,下游景气度高将带来高速增长。公司成立于 2002 年,于 2020 年在深 交所 A 股主板上市,公司从变频器起步,上市后依托于公司在电力电子、自动控制、 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多年积累,业务逐步拓宽至工业自动化、网络能源、新能源汽车和 轨道交通领域。从业务结构看,截止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工业自动化、网络能 源、新能源汽车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63.31%、22.94%、12.6%。在工控自动化领域, 公司海外占比高达 26.52%,未来有望进一步增长。在网络能源领域,UPS 电源的需 求将随着国际数字化转型战略开展而高速增长,光伏逆变器需求随着光伏需求高速增 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逐步从商用车进入到乘用车,且随着规模的增长和结构 的改善,公司此业务盈利能力将逐步增强。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省心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

扫码一对一人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