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免费分享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IT上云是大势所趋,短期需求仍弱,长期趋势良好

1.1、短期视角:经济尚在恢复,应用爆发还需时日,已处景气度提升前夜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变化与云基础设施的投资存在一定的关联度。2015-2018 年,在 4G 用户渗透率快速提升,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情况下,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不断提升,同比增速分别达 到 103.0%、123.7%、162.7%、189.1%,阿里巴巴购买设备的资本开支增速也处于高位,但从 2018Q3 开始,随 着移动数据流量的增速下降,阿里巴巴购买设备的资本开支同比增速也逐步下降。

在宏观经济承压,应用创新遇到瓶颈的背景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不断下降,云计算发展也 有所降速。2019 年-2022 年,虽然 5G 走向规模商用,但在缺乏创新应用,以及疫情影响宏观经济发展背景下,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增速不断下降,同比增速分别为 71.6%、35.7%、33.8%、18.1%。根据 IDC 数据显示, 2022 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 16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7%,较 2021 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46.5%) 下降 11.8pct,从 IaaS+PaaS 来看,2022 上半年同比增长 30.7%,较 2021 上半年的同比增速(48.7%)下降 18pct。

北美云巨头 2022 年 Capex 增速保持高位,短期内对 2023 年展望偏谨慎。2022Q4,北美四家云厂商资本开 支 395.04 亿美元,同比增长 8.07%,出现降速情况。亚马逊作为资本开支大户,2022Q4 出现 2015Q4 以来x 次单季度负增长,下降 12.37%。谷歌预计 2023 年的资本支出将与 2022 年基本持平,但会增加对技术基础设施 的投资,包括对 AI 及云服务的建设投资。Meta 预计 2023 年资本支出将在 300 亿至 330 亿美元之间,比之前预 计的 340 亿至 370 亿美元有所降低,基本与 2022 年持平,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的数据中心架构更具有成本效益。

 

2022 年全球服务器需求相对较好,但下半年出现放缓迹象。根据 Gartner 数据,2022 年上半年,全球服务 器出货量 668.9 万台,同比增长 11.8%,销售额 566.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1%,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超大 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需求快速增长以及超大规模运营商增加现有设备的容量。虽然数据来看,增速依然强劲, 但实际增速有放缓迹象。2022Q1,全球服务器出货 330.5 万台,同比增长 20.7%,销售额 272.1 亿美元,同比增 长 29.3%。2022Q3,全球服务出货 337.4 万台,同比增长 7.5%,销售额 290.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6%。

中国 市场方面,2022 年上半年服务器出货 184.8 万台,同比增长 13.4%(2022Q1 为 89.7 万台,同比增速 20.1%), 销售额同比增长 26.6%至 136.6 亿美元(2022Q1 为 65.1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2%)。同时,信骅科技 2022 年 10 月以来,月度营收增速明显下降,2023 年前两个月的销售额分别为 2.19 亿新台币和 2.23 亿新台币,同比增 长分别为-43.67%和-33.2%,其出现明显的下滑情况,反映目前全球服务器市场总体需求仍偏低迷。

1.2、长期视角:云计算行业长坡厚雪,发展空间仍大

IT 上云是大势所趋。云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大幅提高服务器、存储的利用率,具有弹性配置、按需服务、 价格低廉、运维简单等优势。云计算降本增效显著。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云计算发展调查报告显示,95% 的企业认为使用云计算可以降低企业的 IT 成本,其中,超过 10%的用户成本节省在一半以上。另外,超 40% 的企业表示使用云计算提升了 IT 运行效率,IT 运维工作量减少和安全性提升的占比分别为 25.8%和 24.2%。

全球云基础设施支出占 IT 基础设施支出比例持续提升。疫情在商业、教育和社会活动方面引发重大调整, 并影响 IT 投资结构。根据 IDC 数据,2021 年全球云基础设施投资达 739 亿美元,同比增长 8.8%。2022 年第三 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投资额达 23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7%,其中公有云基础设施的支出达 168 亿美元,同 比增长 24.4%;非云基础设施投资额达 16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5%。预计 2022 年全年,云基础设施服务的支 出将增长 19.6%,达到 881 亿美元,非云基础设施预计将增长 10.7%至 647 亿美元。在云基础设施中,公有云基 础设施预计全年将同比增长 19.0%至 609 亿美元,私有云基础设施的支出预计全年将增长 21.2%至 273 亿美元。

 

2021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逐步回暖,国内市场持续高速增长。随着经济回暖,全球云计算市场所受影响逐步减弱,至 2021 年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增长水平。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1 年以 IaaS、PaaS 和 SaaS 为代表的 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 3307 亿美元,增速升至 32.5%,同比上升 18.8 个百分点;2021 年我国云计算市场总 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年市场规模达到 3229 亿元,同比增长 54.4%,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为 2181 亿元,同 比增长 70.8%,私有云市场突破千亿元大关,市场规模为 1048 亿元,同比增长 28.7%。

国内 IaaS 和 PaaS 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21 年,国内公有云 SaaS 市场规模为 370.4 亿元,增速略微滑落至 32.9%,预计在企业上云等相关政策推动下,在未来数年内随着数字化转型重启增长态势;PaaS 市场规模为 196 亿元,同比增长 90.7%,依然保持着各细分市场中x高的增长速度;IaaS 仍是国内公有云市场的主要构成,2021 年市场规模达到 1614.7 亿元,同比增长 80.4%,占总体规模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三。

中国云计算发展水平较全球仍有较大差距,提升空间大。对标中国和美国的龙头云厂商,2022 年(自然年)阿里云收入为 776 亿元,同期 AWS 净销售额为 801 亿美元,阿里云收入仅为 AWS 的约七分之一;从市场份额 来看,2021 年 AWS 全球市场份额为 38.92%,阿里云仅为 9.55%,阿里云市场份额仅为 AWS 的约四分之一。 美国和中国的 IT 和互联网发展较好,中国云计算起步虽晚于美国,但发展更快,且具备和美国相当体量的 IT 和互联网环境,中国有望成为全球云计算发展的重要市场。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数据,伴随着经济回暖,全球 云计算市场增长率将出现反弹,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超 6000 亿美元,5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3.56%;我国云 计算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1 万亿元,5 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36%。

二、数字中国与人工智能为云计算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2.1、政策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发展,云计算是重要基础设施

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年来,我 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数字经济政策不断落地和深化,新一代数字技术创新活跃、快速扩散,加速与 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深入融合,有力支撑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信通院x开始提出数字经济应划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基础 部分,也即信息通信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四个子行业 (我们认为数字产业化实际主要涵盖 TMT 科技行业);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融合部分,是传统产业应用数 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中国信通院在“两化” 基础上又增加了数据价值化和数字化治理,形成了数字经济的 “四化框架”。

2023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 进行布局。x个“2”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二是畅通数 据资源大循环。“5”是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后两 个“2”分别是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以及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近年来我国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XXX到数字生态文明等多方面入 手,助力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XXX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的关键数字基础设施,有望依托政策支撑,迎来行业景气度的新一轮提升。 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等部门发布一系列云计算相关政策,一方面将用于指导云计算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部 署,另一方面也用于规范和引导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云计算服务能力水平以及规范市场秩序等。

2.2、人工智能应用浪潮有望迅速拉动云计算需求提升

人工智能(AI)是指由机器展示的智能,即计算机基于大数据模拟人脑的各项功能,例如推理、视觉识别、 语义理解、学习能力及规划与决策能力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包 括绘画、作曲、剪辑、写作等。AIGC 的萌芽可追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90 年代从实验性向实用性逐渐转变, 但受限于算法瓶颈,无法直接生成内容,从 21 世纪 10 年代开始,随着以生成对抗网络(GAN)为代表的深度 学习算法的提出和迭代,AIGC 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

 

市场需求推动 AIGC 技术加速落地。1)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AIGC 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许多繁琐工作,从 而节省人力资本和工作时间,并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产出更多内容。2)改善内容质量。AIGC 被认为是继专业 生产内容(PGC)、用户生产内容(UGC)之后的新型内容生产方式。尽管 PGC 和 UGC 的内容更具多元化、 个性化,但受限于激励措施和创作者自身因素影响,市场存在供给不足的现象。3)促进产业数字化,助力数字 经济发展。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融合部分,是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其新 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AIGC 为数字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要素。

近期,ChatGPT 的爆红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关注。2022 年 11 月 30 日,OpenAI 发布语言 模型 ChatGPT。该模型采用对话的形式与人进行交互,可以回答后续问题、承认错误、挑战不正确的前提、拒 绝不适当的请求。ChatGPT 不仅在日常对话、专业问题回答、信息检索、内容续写、文学创作、音乐创作等方 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还具有生成代码、调试代码、为代码生成注释的能力。ChatGPT 用户数攀升。据瑞银集团数据显示,ChatGPT 推出仅两个月后月活用户已经突破 1 亿,成为 用户增长速度x快的消费应用程序。根据 Sensor Tower 数据显示,TikTok 达到 1 亿用户用了 9 个月,Instagram 则花了 2 年半的时间。2023 年 1 月,ChatGPT 平均每天大约有 1300 万独立访客,是 2022 年 12 月的两倍之多。

ChatGPT 运行背后需要强大的云计算算力支撑。OpenAI 在 2018 年推出的 GPT 参数量为 1.17 亿,预训练 数据量约 5GB,而 GPT-3 参数量达 1750 亿,预训练数据量达 45TB。在模型训练阶段,ChatGPT 的总算力消耗 约为 3640PF-days,总训练成本为 1200 万美元。在服务访问阶段则会有更大消耗,据测算,仅满足当前 ChatGPT 日常用户搜索访问,使用服务器(GPU)进行处理,对应算力基础设施初始投入成本约为 30-40 亿美元。2 月 7 日晚,ChatGPT 再次因访问量激增而宕机,体现出 AI 应用对于云计算的海量算力需求。

国内 AIGC 领域百度发展领先。百度深耕预训练模型的主要产品是文心大模型,起源于 2019 年,能对海量 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并为多种 AIGC 应用提供支持。目前,文心大模型已经发布超过十多个大模型,形成了一个 大模型家族。2022 年 8 月,百度推出了 AI 艺术和创意辅助平台“文心一格”,用户只需输入一段简单文字即 可快速获取智能生成的 AI 画作。2023 年 3 月 16 日,百度正式推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包括文学创作、 商业文案创作、数理逻辑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态生成五大能力。

 

IDC 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人工智能 IT 投资额为 929.5 亿美元,预计 2026 年将增至 3014.3 亿美元,复合 年增长率约 26.5%。中国市场,2026 年 AI 投资预计将达 266.9 亿美元,约占全球投资 8.9%,居世界第二位, 复合年增长率约 21.7%。未来五年,硬件市场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x大的一市场,占人工智能总投资的 50%以上。IDC 预测,2026 年,中国在人工智能硬件市场的 IT 投资将超过 150 亿美元,接近美国人工智能硬件 的市场规模,五年复合年增长率 16.5%。服务器作为硬件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五年预测期内将占 80%以上。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对算力提出更高要求,算力网络基础设施需求有望持续提升。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1 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 615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同比增长 44%,其中基础算力规模为 369EFlops, 智能算力规模为 232EFlops,超算算力规模为 14EFlops,预计 2030 年全球算力规模将达到 56ZFlps,平均年均 增长 65%。我国智能算力规模持续高速增长,2021 年智能算力规模已经超过通用算力。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 我国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 202EFlops,全球占比约为 33%,保持 5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增速高于全球, 其中智能算力增长迅速,增速为 85%,在我国算力中的占比超过 50%。

2.3、AI或推动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变化,光模块、交换机需求有望明显提升

AI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或变为胖树型,交换机及光模块需求因此可能将大幅提升。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GC技术,依靠强大的 AI 模型和海量数据,能够在多个应用场景下产生优质的内容,有望推动人工智能更广泛的应 用。算力作为 AIGC 技术的重要支撑之一,是影响 AI 发展与应用的核心因素。算力基础设施成了目前行业亟需 布局的资源,除了 CPU/GPU 等算力硬件需求强劲,网络端也催生了更大带宽需求,以匹配日益增长的流量。 与传统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相比,AI 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可能存在一些变化。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中,网络侧主要包括传统三层架构和叶脊架构。早期的数据中心一般采用传统的三层结 构,包括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其中接入层用于连接计算节点与机柜交换机,汇聚层用于接入层的互联, 核心层用于汇聚层的互联且实现与外部网络连接。但是由于采用的是 STP 协议,实际承载流量的只有一条链路, 因此容易造成带宽浪费的问题。同时随着数据中心内部东西向流量的快速提升,三层网络架构的核心层和汇聚 层任务加重,性能提升需求高,设备成本将大幅提升。因此,适用于东西向流量的扁平化的叶脊网络架构应运 而生,叶交换机直接与计算节点相连,脊交换机相当于核心交换机,通过 ECMP 动态选择多条路径。叶脊网络 架构具备带宽利用率高、扩展性好、网络延迟可预测和安全性高等优势,在数据中心中实现广泛的应用。

 

AI 数据中心中,由于内部数据流量较大,因此无阻塞网络成了重要需求之一。英伟达的 AI 数据中心中, 采用了胖树(fat-tree)的网络架构来实现无阻塞的功能。胖树的网络架构基本理念为:使用大量低性能的交换机,构建出大规模的无阻塞网络,对于任意的通信模式,总有路径让他们的通信带宽达到网卡带宽,架构中用 到的所有交换机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英伟达 DGX A100 SuperPOD 的 AI 数据中心系统中,三层交换机全部为 Nvidia Quantum QM8790 的 40 端口交换机,x层交换机与 1120 张 Mellanox HDR 200G Infiniband 网卡连接; 第二层交换机下传端口与x层相连,同时可以和其它 SuperPOD 的第二层互联进行扩展,上传端口与第三层 互联;第三层交换机只有下传端口,与第二层相连。此外,存储侧独立组网,与计算侧网络架构分开,也需要 一定数量的交换机和光模块。因此,相比较传统数据中心,AI 数据中心中的交换机及光模块数量大幅提升。

三、“东数西算”拉动产业投资,海底数据中心有望加速产业化

3.1、“东数西算”统筹全国算力网络建设,有望拉动投资需求

2021 年 5 月,发改委、网信办、工信部、能源局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XXX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XXX算力网络体系。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围绕XXX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 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XXX枢纽节点,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构建数据中心 集群。XXX枢纽节点间将进一步打通网络传输通道,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提升跨区域算力调度水平。

根据《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成渝等节点,用户规模较大、应用需求强烈,要重点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优化数据中 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满足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城市内部加快对现有数据中心的改造升, 优先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需求。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节点,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数据 中心绿色发展潜力较大,要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夯实网络基础保障,积 承接全国范围需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

为实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XXX枢纽节点布局,就要在集群和集群之间建立高速数据中心直联网络,构建 形成以数据流为导向的新型算力网络格局,助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支撑大规模算力调度。从数据中心网 络时延的产生来看,主要分为传输时延(受制于物理距离)和传输节点时延(受制于节点数量和单节点转发时 延),减少长距离传输时延的方法主要是路由优化,提供更短的光缆路由。传统上我国通信网络主要围绕人口 聚集程度进行建设,网络节点普遍集中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数据中心对网络依赖性强,随之集中于城市部署。 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就要推进网络一体化建设,夯实西部地区的网络基础保障,围绕集群建设数据中心直 连网,增大网络带宽,提高传输速度,降低传输费用,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建设。

 

3.2、云计算需求可能将回暖,有望拉动IDC市场需求

在数字中国和人工智能推动云计算市场回暖的背景下,IDC 作为云基础设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也有望进 入需求释放阶段。在过去两年半,受多重因素影响下,云计算需求景气度下行,但 IDC 建设与供给未出现明显 放缓,2021 年和 2022 年分别新增机柜数量 120 万架和 150 万架,因此短期内出现供需失衡情况(核心区域供 需状况相对良好),部分地区上电率情况一般。所以 IDC 公司 2022 年业绩普遍承压。

当前,我们认为国内 IDC 行业有望边际向好。随着宏观经济向好,平台经济发展恢复,AI 等拉动,IDC 需 求有望逐步释放,叠加 2023 新增供给量有望较 2022 年减少(例如三大运营商 2022 年新增 IDC 机柜 15.6 万架, 2023 年计划新增 11.4 万架)。展望未来,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业务方面仍将实现快速增长,百度、字节跳动等 互联网公司在 AIGC 领域有望实现突破性进展,都将对包括 IDC 在内的云基础设施产生较大新增需求,相关 IDC 厂商有望获益。

3.3、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有望推动海底数据中心规模化发展

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和推理运算所用的 GPU 服务器的功率密度将大幅提升,以英伟达 DGX A100 服务器 为例,其单机x大功率约可以达到 6.5kW,大幅超过单台普通 CPU 服务器 500w 左右的功率水平。在此情况下, 一方面需要新建超大功率的机柜,另一方面为降低 PUE,预计液冷温控渗透率将加速提升。

我们认为,海底数据中心可能将迎来产业化的关键节点。一是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已于 2022 年 12 月 14 日批 准发布标准 T/CA 303—2022《水下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二是中国及全球近两年海上风力发电取得大发展,海 底数据中心可就近消纳海上风电。三是东部沿海城市算力及 IDC 需求旺盛,海底数据中心可就近满足需求。四 是 AIGC 需要单机柜功耗可能达几十 kW,海底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可达 35kW 左右,利用海水冷却,无压缩 机运行,单舱 PUE 可以低于 1.10,且无需冷却塔,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五是全球在海底数据中心布局领先 的是微软,2015 年开始启动测试,两次测试都成功,2022 年美国 subsea cloud us 计划推出商用海底数据中心。

 

四、电信运营商云计算发展具备独特优势,规模高速增长

中国云计算市场格局正发生显著变化。阿里云作为国内公有云份额x的厂商,云计算收入增速明显下降。 2021 年,阿里云(自然年,非财年,下同)收入为 723.58 亿元,同比增长 29.7%,2022 年收入为 775.92 亿元, 同比增长 7.0%,而 2020 年及之前可以超过 50%。形成显著对比的是:虽然阿里云发展降速,但 2021 年中国公 有云市场同比增长近 71%,IDC 报告显示 2022 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34.7%。因此,中国公 有云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如电信运营商 2022 年云计算收入增速均超 100%。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1年天翼云、移动云分别位列中国公有云市场第 2、5 位,市场份额为 14%、8.4%,同比提升 0.7pct、1.2pct,我 们预计 2022 年运营商云计算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加码云计算。三大运营商 2022 年资本开支约 3519 亿元,同比增长约 3.7%,但 5G 资 本开支已在下降,预计增量主要来自云计算业务等。其中,中国电信 2021 年产业数字化投资 173 亿元,同比增 长 30.5%,2022 年其产业数字化投资再加码,达到 271 亿元,同比增长 57.1%,算力网络投资约 140 亿元(增 加 16 万云服务器);中国移动 2022 年为 1852 亿元,较 2021 年的 1836 亿元仅增长 0.9%,其中 5G 相关的移动 通信网投资均下降,但业务支撑网投资明显增长 19.6%,预计主要投向云计算等业务;中国联通 2022 年算网方 面的投资约 124 亿元,同比提升 65%。2023 年,三大运营商继续加码云计算投资,中国移动算力投资预计将增 长 34.9%,中国联通算力网络投资预计将增长 20.2%,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投资(含云计算)将增长 40.2%。

大力投入之下,电信运营商云计算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中国电信天翼云 2022 年实现收入 579 亿元,同 比增长 108%,公司预计 2023 年天翼云将突破千亿元收入;中国移动的移动云收入 2022 年达到 503 亿元,同比 增长 108.1%;中国联通的联通云 2022 年实现收入 361 亿元,同比增长 121%。

我们认为,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大厂相比,其发展云计算业务具有云网融合、客户关系良好、渠道覆盖完 善、安全可信等优势,而且因底层的 IDC、带宽资源自有,客户渠道可复用,因此预计盈利能力可能也较强。 优势一:电信运营商可以真正实现云网融合、多云接入,为政企客户提供敏捷上云服务。 什么是云网融合?云网融合中的“云”是指云计算,“网”是指通信网,云网融合是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 深度融合所带来的一种新技术形态,在发展上分为协同、融合和一体三个阶段,x终使得相对独立的云计算资 源和网络设施融合形成一体化供给、一体化运营、一体化服务的体系。随着计算资源向云端迁移,数据在云上 云下自由流动时,网络承担着将中心云算力输送至每个边缘节点的责任,是决定产业互联成效的关键因素。

 

政企客户为什么需要云网融合?云网融合为政企客户上云提供便捷的网络接入,通过统一的云网运营平台 帮助企业快速开通云网,让企业实现敏捷入云,通过网络切片差异化保障企业内不同的云业务,从而不但可为用户提供稳定的业务体验,还能解决企业一种业务配置一条专线带来的运维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此外,用户 可通过统一的云网运营平台一站式订购云和专线,去除了中间多个流转环节,解决了业务开通慢等问题。

电信运营商具有云网融合的独特优势。电信运营商拥有完整的“网、云、边、端、安”能力。网络方面: 网络资源系运营商独有,可以提供全国范围内的有线、无线网络的覆盖,能满足云向边缘的延伸和扩展,确保 “网随云动”。此外,电信运营商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灵活的网络带宽适配以保证用户对传输速率的需求。云计 算方面:虽然运营商云计算业务较 AWS、阿里云等起步晚,但是依靠其 IDC、带宽资源及 IT 积累,云业务实 现了快速发展。运营商在云生态方面支持多云接入,可以为政企客户提供自主研发或第三方的公有云、私有云、 专属云和混合云的全栈服务能力。

在多云接入方面,运营商拥有天然优势,几乎可以整合所有第三方云,并根 据客户需求提供,但第三方云公司之间因竞争关系,往往互斥,但政企客户一般需要多云备份,因此存在接入 2 家或以上云计算公司的需求。此外三大运营商在 31 省市及边缘节点均有云资源池的布局,可实现云与边缘计 算的超低时延服务和超强算力下沉,以满足产业互联网对于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实时控制的要求。

优势二:电信运营商 IDC 数量多、分布广,核心节点+31 省市均有布局,可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 我国 IDC 市场中,电信运营商占据主要份额。截至 2022 年底,ODCC 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 IDC 份额约 50%, 其中中国电信占比约 21.1%,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分别为 14.7%和 14.4%。根据《中国数据中心第三方运营商分 析报告》数据,万国数据、世纪互联、宝信软件、光环新网等 Top10 企业占据第三方 IDC 市场份额约 45%。根 据三大运营商的公告数据,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IDC 数量分别为 51.3 万、46.7 万、36.3 万架。

 

总体来看,三大电信运营商的 IDC 业务布局策略相似,主要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高需求、 高价值区域,同时在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布局。预计到 2023 年末,中国移动对外可用机架数将达 53 万架, 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海南自贸港等重点区域;中国电信对外服务机架数将超 56 万架, 按“2(内蒙+贵州)+4(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陕川渝)+31(省节点)+X(接入层节点)”进行资源 布局,80%机架布局在四大经济发达区域,覆益众多互联网企业、能源制造行业、服务业、金融业和政务等领 域头部客户;中国联通机架数约 39 万架,按照“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陕渝、鲁豫)+2+31+X”布 局,2021 年上半年平均使用率高于 60%,在拓展互联网客户基础上,优化客户结构,积拓展金融和XXX客户。

优势三:电信运营商政企客户关系良好、渠道覆盖完善,强大的销售团队可提供贴身、定制服务。 电信运营商拥有基础网络资源,长期为政企客户提供语音、短信、专线等服务,所以只要有信息交互、 数据传送、互联网访问等需求的政企客户几乎都是电信运营商的客户。因此,电信运营商的政企客户覆盖全面、 数量众多、关系良好,且在为政企客户提供持续服务的过程中加深了客户理解、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可快 速、精准把握各类用户需求,为拓展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云计算业务还可以复 用现有客户经理团队。例如,天翼云在全国各地拥有 6 万名政企客户经理和 8 万名专业客服技术人员, 移动云 拥有 5 万人的客户经理团队,技术人员团队超 11.6 万人,客户可享受属地化支撑、贴身化服务的便利。

优势四:数据安全日益重要,电信运营商作为央企,规范经营,打造了安全可信综合能力。 电信运营商在安全可信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一是其作为大型央企,在数据治理方面规范化程度相对 较高;二是电信运营商运营着覆盖广泛的通信基础网络,本身就需要做好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三是作为独 立的第三方平台,业务与政企客户几乎不发生重叠,亦不存在滥用客户数据的风险。此外电信运营商可为客户 提供抗 DDoS 攻击、网站安全、域名安全、家庭安全、通话隐私安全、来电安全提醒等一系列保障和服务,可 主动发现和拦截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意链接、恶意代码、诈骗信息、钓鱼网站等不良内容。

我们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将先率从大中型企业开始,而国内大中型企业以国企居多,因此多地国资 委积探索发展“国资云”,旨在一方面助力地方国企加速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保障数据安全。对此,我们 预计电信运营商在“国资云”的发展中有望扮演重要角色。以四川国资云为例,其官方介绍的业务优势中特别 强调了“安全可信”优势:四川国资云托管在四川电信 5 星数据中心内,可实现运营商别全链路,全体系 安全保障,而“央企国资+省属国资”双倍的信用背书,可保证上云企业的数据安全。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省心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

扫码一对一人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