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代写:分享写材料的几个要点

写材料,要写在“点”上,这是基本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材料是辅佐机关工作运行的,对材料里的表述,无论是官话套话,是老话新话,还是虚话实话,都要努力找“点”,说到“点”上。“点”准不准、是不是写在“点”上,直接决定它“辅政”是否起作用、是否有效果。一旦找准了“点”,思想境界就会“豁然开朗”,就会被很“自然”地引流到一种自如通达的状态,让人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一旦找准了点,就能以点带面,带动提升材料的站位、格局和境界。

哪里有代写:分享写材料的几个要点

那么,写材料如何来抓“点”,要抓什么样的“点”?这里和大家交流四个“点”:高点、痒点、燃点、热点。

一、挂靠“高点”,与形势政策“对标”

写材料,要有站位,要拔高,要上纲上线。这是对的。当然,我们要挂靠的“高点”,不能乱举旗、无限上纲、扯不上硬扯,而是要适合身份、适应时势、适度拔高、适当拓展,精准地“更上一层楼”,让挂靠点与政策方针去对标、看齐,解决写材料“师出有名”的问题。

「案例1」蕞近参加东北某省发展天基农业监测系统的立项报告撰写,对立项必要性这样分析:

(一)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对标的是“粮食安全”。大意是:粮食安全是XXX安全的重要基础,农业基础地位要牢牢坚守。建成天基农业监测系统,对耕地和农产品长势实施监测和产量预估,对管控粮食安全风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手段。对标的是“智慧农业”。大意是: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体现,发展智慧农业是XXX大政方针。随着技术的进步,天基手段在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上正发挥着独特作用,为智慧农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三)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是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标的是“产业发展”。大意是:卫星产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列入XXX“新基建”范畴重点扶持发展。将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人口就业、打造地区亮点、促进转型升。

同样,也是三个维度,粮食安全、智慧农业、产业发展,对标的三个“高点”也都是形势和政策。粮食安全,事关XXX安全的根本大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体现,XXX已经针对智慧农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产业发展,更是“新基建”的范畴,是XXX下大力重点发展的领域。这样来立项,就显得“师出有名”,对标很齐、挂靠很紧。

二、对准“痒点”,与用户思想“合拍”

机关材料的第一用户,是领导,要么是审批、签发,要么是自己用。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写一篇材料,是按领导意图来的,写的也是单位的实际,但领导总觉得,“意思有了,味道不对”,到底缺什么,也说不上来,“个个心里有,就是笔下无”。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不是他想说的话、不是他的思想,写得不充分、不透彻,就好像挠痒痒,没找到“痒点”。要树立用户思维,与用户思想同频、合拍,打通文字到用户的“任督二脉”,让“痒点”变成“爽点”。

「案例2」蕞近指导一篇某高校新任命部门领导的表态讲话材料,据主笔者反馈,领导认为 “味道不对、感觉不对”。不到千字的材料,正文部分三个观点: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大意是:要高举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员工办学,与学校改革发展同向同行。

二是要服务发展大局。大意是:要汇聚共识、凝聚力量,充分职能部门在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中的作用,推进十四五规划项目落地,实现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大意是:坚持把师生呼声作为办学兴校的第一信号,找到全校师生员工意见和愿望的蕞大公约数,构筑起学校和教职工之间沟通联系的有效途径。

不难看出,这个布局、角度、论述,基本还是可以的。硬伤是三个观点,“一是要、二是要、三是要”,这是提要求的口吻。显然,主笔者对场景、对语境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位”。这个场景,是领导向组织、向员工表态,应当是对自我的鞭策、加压,而不是对下的发号施令

改后的三个观点,紧扣“使命和责任”,这样展开(原先观点下的内容基本不变):

——这个使命和责任,来自高举伟大旗帜、抬高思想站位的政治担当。

——这个使命和责任,来自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紧迫任务。

——这个使命和责任,来自倾听一线呼声、竭诚履职尽责的现实要求。

显然,内核不变,改成这样的句式来表述,指向就变成了自己,感觉就有了,味道就出来了。

 

「案例3」在某集团办公室工作时,董事长常讲,干工作要“专业、职业、敬业”,这是领导本人的原创性思想。到年底起草全年工作讲评会讲话材料,写讲话材料,有个分观点“要有专业的能力”,就把“专业、职业、敬业”融了进去,并且做了一些拓展深化。这样写:

我们常常讲“专业、职业、敬业”,专业是前提。唯有专业的,才能够支撑起你的职业,你的敬业也才会有价值

话不多,寥寥数语。一方面,把“专业、职业、敬业”三者之间的机理,与个人、与集体,关联起来了;另一方面,又突出了“专业”的重要性,紧扣住了观点。这样处理,就把领导的“思想火花”固化成了文字,融合得比较自然、贴切。这种火花,如果消逝了、淹没了,领导就会觉得材料“不够味、不给力”;一旦抓住了、写出来了,很可能成为“爽点”“兴奋点”

三、聚焦“燃点”,与情感道义“共鸣”

所谓“燃点”,就是情感上的触发点、道义上的感召点。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机关里的材料,就是领导“声”和“言”的载体,承载着一组织的立场、情感、思想。组织是严肃的、正统的,但组织也是可敬、可亲的,不应当总是板着脸,要适时安插“燃点”,让材料增强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媒介作用、催化作用和助燃作用

「案例4」某国企领导召集各部门研究部署新年度工作,讲话材料蕞后这样收尾:

加强筹划指导、抓好工作落实,各领导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领导岗位是革命工作的平台,大家要深刻认识到,工作是一种乐趣,我们的人生目标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XXX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奉献,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其乐无穷;工作是一种享受,实践为我们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舞台,在驾驭复杂局面、完成工作任务中施展才华、成就事业,即使再苦再累也是享受;工作是一种幸福,通过辛勤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出色完成重大任务,以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XXX和人民的褒奖,本身就是人生的辉煌和巨大的幸福。

不得不说,这样有深度的话,就不是“写”出来的了。工作是乐趣、是享受、是幸福,这样的理念、这样的表述,更多的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沉淀,一种境界、一种高度,一旦讲出来,就燃爆全场。

 

「案例5」某科技研究院领导,给全体员工讲发扬优良传统主题XXX课,把优良传统比作一面镜子。材料里先这样写:

一面镜子,就是老一辈科研人创造的、一代代科研人传承的优良传统,是照亮强院兴研新征程的历史明镜。

然后,论述四点传统:

一是矢志不渝投身科研的奉献精神。二是苦心孤诣研究学术的使命担当。三是坚持真理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四是充分发言学术民主的优良研风。

上述内容讲完后,这样写:

今天我们重温传统,不是翻老黄历,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优良的传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科研后来人面前的一面镜子。镜子里老一辈开拓者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也似乎在询问着我们:你们还在沉下心搞科研吗?你们眼里还有对手吗?还能听到你们学术争鸣的“吵声”吗?当好新时代的科研人,做好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工作,我们都需要站在传统这面镜子里,正一正衣冠,聚一聚精气神。

就是利用“一面镜子”来“穿越”,借题发挥,用前辈的口味连发三问,句句犀利,镜头感十足,既呼应前面讲的优良传统,又是以一种历史的视角来审视当下、透视未来,字里行间让人感到警醒、受到鞭策。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省心文案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

扫码一对一人工服务